缩略图

中学美术版画特色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

作者

丁侃

平顶山市教育体育新闻宣传中心467000

摘要:版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美术形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学生版画课堂,提高版画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学美术;版画;特色课堂建设;实践研究

引言

相较于传统美术课堂而言,版画特色课程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美术的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美术创作的动手能力。这种教学载体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是对我国教育改革政策的践行。因此,要不断做好这种新型教学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全面推进这种具有时代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1版画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审美能力的提升。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版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价值。版画创作过程要求学生关注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对形式美的感知。通过对不同题材、风格的版画作品进行赏析,学生能够领略到多元的审美视角,从作品的布局、层次、节奏等方面理解美的表达,进而培养对美的敏锐感知。同时,版画的制作过程还需要学生对材料特性进行把握,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促使学生在审美判断上更加全面、深入,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不断丰富审美认知,塑造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审美思维。

2中学美术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教学方式亟待创新。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中学美术教学效果会形成直接的影响,而且现代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个性化特征明显,其对于中学美术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滞后,过于依赖传统讲授、示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传授基本的绘画技能,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难以在参与中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山水画时,教师可能会按照固定的步骤和技巧来教授,而学生则只能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在滞后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之上,也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全新要求和需求。

3中学美术版画特色课堂建设的实践策略

3.1创新教师教育理念,保持教学的与时俱进

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保障版画教学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秉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推进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版画人才。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保障课堂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整合介绍版画发展过程的纪录片,带领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自信。这不仅能够将美术教育和德育结合,而且能够保证美术课堂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除了整合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网课工具创新授课形式,方便学生利用更多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版画和训练自身的能力,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以此构建更加完整的版画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3.2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版画创作过程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版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历史地位,让学生对版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版画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版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接下来,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版画创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乡的变化”、“校园生活”等,通过集体讨论和头脑风暴,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环节,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版画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材、设计、刻制、印刷等步骤。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刻刀,在木板上刻画出他们心中的图案。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更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悟。当学生完成刻制后,便进入了印刷环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印刷机,确保图案清晰、色彩饱满。在印刷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版画创作的艰辛与快乐,感受到作品从无到有的变化。完成印刷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同时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整个版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版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体验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3.3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着眼全面系统评价

学生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维度,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一句肯定性评价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全面系统的评价,并且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现阶段的要求,要给予学生正向的评价引导,需要通过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对学生在版画中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创作成果、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通过评估与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提供方向和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版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其育人价值贯穿于审美、创新、动手能力与文化素养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资源以及开展多元评价等举措,可以充分挖掘版画教学的潜力,激发学生对版画艺术的热爱与探索欲望,切实推动学生在多方面素养的协同发展。未来,版画教学应持续在实践中探索与创新,进一步深化其育人效能,为中学美术教育的整体进步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光,陈小克,董梦雨.徽派版画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价值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4(12).

[2]曾珊.综合版画在中学美术第二课堂中的实践探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4.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学美术版画特色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41504002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