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解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密码

作者

谢骏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结构日趋复杂,治理需求日益多元,如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的参政议政作用,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共识促治理的独特优势。大兴安岭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边境地区,兼具林区、边境等特殊属性,基层治理面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跨区域协作、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等诸多挑战。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大兴安岭地区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是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一、新型政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治理中展现出诸多独特优势,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密合作,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在基层治理中,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无论是民生保障、公共服务还是社会事务管理,都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在大兴安岭地区的社区建设中,政党通过调研了解居民对基础设施、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推动相关项目的落实,切实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种制度能够避免西方政党制度中为了选票而迎合部分群体利益的弊端,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始终围绕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二)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型政党制度下,各政党和社会各界力量在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下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凝聚提供了核心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事务,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在基层,通过政党的组织和引导,能够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应对基层治理中的各种挑战。比如,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中,政党动员各方力量,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等,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森林防火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了社会成员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有利于促进政治与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政党制度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机制,能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基层治理中,政党能够充当沟通桥梁,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协调解决各种利益冲突。例如,在加格达奇区的城市建设进程里,涉及诸多市政项目、棚改工程等的征地拆迁任务。政党组织相关方进行协商,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诉求,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避免了因利益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这种制度能够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基层治理,增强了群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从而促进了政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有利于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

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确保决策的高效性和连贯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与能够为决策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和建议,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在基层治理中,政党能够快速整合资源,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以大兴安岭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例,政党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制定了科学的产业规划,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配合,高效执行,推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相比西方多党制下的相互掣肘、决策迟缓,新型政党制度在决策和执行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五)有利于强化监督和减少腐败

新型政党制度下,存在着多方面的监督机制,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等。在基层治理中,这些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制约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民主党派通过调研、视察等方式,对基层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同时,社会监督的渠道也不断拓宽,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基层治理中的问题进行反映和举报,形成了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以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为例,2024 年,行署网站发布了行署文件22 件、行署办公室文件7 件、部门文件496件 。同时,还公开了统计信息 67 条、财政预决算信息 247 条、应急管理信息64 条等多领域信息。依托“信用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网站,公开行政许可决定 2205 条、行政处罚决定 178 条。通过规范处理 94 件网上咨询件(其中公开 21 件)。政党推动政府部门公开政务信息,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基层治理的公信力。

二、​借助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构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在大兴安岭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引领和协调,形成治理合力。同时,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制度机制是关键

健全的制度机制是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要完善政治协商机制,明确协商的内容、程序和方式,确保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充分参与基层治理的协商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规范监督的范围和程序,保障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权利,提高监督的实效性。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此外,要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基层治理的具体制度和政策,比如针对边境地区和林区腹地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治理措施,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治协商和多方参与是推手

政治协商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多方参与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拓宽政治协商渠道,除了传统的会议协商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开展线上协商,提高协商的效率和覆盖面。鼓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社会组织、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建立健全参与机制,保障他们的参与权利。例如,在制定基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同时,要加强对参与主体的引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水平,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

(四)提升各政党履职能力和效率是保障

各政党的履职能力和效率直接影响新型政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中国共产党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各民主党派要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要加强政党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各政党在基层治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激励他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要为各政党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保障,包括经费、人才、信息等方面,确保顺利开展工作。

本文系2025 年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新型政党制度赋能大兴安岭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立项批准号:2025DX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