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五金” 理念的高职院校机器视觉实训室创新管理体系研究

作者

姜妮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市 404500

摘要:本研究深度聚焦于高职院校机器视觉实训室管理体系的创新性搭建。以职业教育独特的 “五金” 内涵理论为基石,全面且深入地对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展开探讨。通过精准剖析当前高职院校机器视觉实训室在管理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状况以及众多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涵盖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管理机制这五个关键维度的创新管理体系。本研究为高职院校机器视觉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对大力推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器视觉;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五金理念;创新体系

一、引言

在工业 4.0 与智能制造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机器视觉技术已然成为现代制造业领域中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基地,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与之高度适配的实训教学体系。本文研究紧紧扣合当前职业教育的 “五金” 理念作为项目研究的指南,旨在打造一个极具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机器视觉实训室综合育人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师资队伍、硬件设施、课程体系、软件平台及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要素,探索出一条完全契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机器视觉技术人才培养及实训室综合管理的崭新路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极大的助力高职院校提升现代实训室的管理水平,还能为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领域,都具备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指导意义。

二、职业教育 “五金” 理念与机器视觉技术发展

我们所提到的职业教育的 “五金” 理念,目前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金专(特色鲜明的专业)、金课(优质卓越的课程)、金师(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金地(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和金果(成绩斐然的优秀成果)这五大核心要素。此理念已经为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以及后续职业教育的上升问题提供了系统且全面的理论指导依据。

概括的来说,我们的机器视觉技术的运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借助计算机以及相机等专业设备,实现对图像的高效获取、精准处理以及深入分析。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取得重大突破,加之硬件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检测、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诸多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高职教育范畴内,机器视觉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训环节当中,为学生创造了接触前沿技术、锻炼实践能力的宝贵机会。

三、高职院校机器视觉实训室管理体系构建

3.1 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作为目前专业领域热门的机器人视觉的研究已经慢慢的渗入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为了适应专业的发展需求,机器视觉实训室还还应配备相应的先进的机器视觉设备。智能相机是目前在工业生产领域运用极为广泛的视觉识别设备,不仅具备有强大的图像识别与处理功能,其次是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作站,在处理各类复杂的图像算法以外,还能够借住深度学习模型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科技产品的日益迭代,只有确保现有设备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才能够方便日后对设备进行升级与更新。兼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不同设备之间需要能够顺畅协同工作,避免出现因设备不兼容而导致的系统故障或性能下降等问题。

3.2 软件平台开发

软件平台的开发工作应当着重关注实用性与易用性这两大关键要点。所开发的软件平台应当涵盖功能齐全的图像处理软件,能够满足学生对图像进行各种常规处理与分析的需求;深度学习框架则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前沿深度学习技术的工具,助力他们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项目实践;虚拟仿真平台更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便捷且高度逼真的虚拟实践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反复尝试不同的参数与算法,而无需担心对实际设备造成损坏。通过多样化的软件平台,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潜能。

3.3 课程体系设计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我们构建了一套 “基础学习-专业深入-创新发展”为模式的三级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主要侧重于机器视觉原理和算法的系统学习,扎实的理论学习,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训设备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联合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和资源,引入大量真实的行业案例以及实际项目,让学生更能够直观且深入的了解机器视觉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真实的操作流程,在创新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项目开发和科研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4 师资队伍培养

作为高校来说,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实训室管理体系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所在。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我们提出了 “内培+外引” 的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进修学习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等活动,不断提升现有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相关专业和管理的学术研讨会,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同时,积极引进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等担任兼职教师。他们的加入,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能够为教学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与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的生产工作场景,学习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

3.5 管理机制创新

高校的实训室管理体系是高校实训中心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各种创新实训室以及训练中心的建设,创新实训室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建议建立一种 “校企共建、协同管理” 的创新管理机制。引入优秀管理企业参与高校的实训室的建设与日常运营等工作,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行业经验与技术优势,为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来自企业实际案例等的专业建议和工作指导。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把日常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搭建实训资源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对实训设备、场地、师资等各类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智能化的资源调度,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确保实训室的各项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四、结论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中的 “五金” 建设理念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成功构建了一套创新的高职院校机器视觉实训室管理体系。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该体系能够切实有效地整合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要素,为培育高素质的机器视觉技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望未来,后续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该管理体系在其他新兴技术领域的适用性,以及如何更为有效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机器视觉技术的持续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全新挑战,不断对实训室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确保其始终保持先进性与实用性,为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金华.校企产教研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状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106-108[2024-10-08].

[2]李金萍,陆玲,刘自强,等.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科技视界,2012,3(7):23-24[2024-10-08].

[3]李家薪,秦思,陈彬.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技风,2023,(03):17-19.

[4]王慧茵.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应对路径[J].科技经济市场,2022,(0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