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联想思维”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应用
毛伟伟 单楚楚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学 315321
摘要:在“双新”大背景下,高三复习工作要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思维”梳理高中地理基本知识体系,并形成从全局的角度,完整、全面、系统地把握高中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
关键词:联想思维;高三地理;复习
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1】。而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联想思维是从已学的地理知识点和现象出发,将其它有关的地理概念、规律或案例彼此联想、串联起来的思维发散过程,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联想思维主要可以分为相关联想思维、对比联想思维、相似联想思维、因果联想思维等思维类型。
一、相关联想思维
相关联想思维是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相同而又具有极为明显属性的联想思维【1】。如高三选考复习中自然环境整体性专题中对于整体性原理的理解,以“慈溪杨梅”的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例(图一)。慈溪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各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特定的地理事物与特定慈溪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具有一致性,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对比联想思维
对比联想思维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联想思维【1】。如高三选考复习大气专题中关于冷暖锋区别这一知识点。从高一开始学生就对冷暖锋的锋面、雨区、锋线及锋面移动方向等概念容易搞混淆;到高三复习的时候,对锋的生成、发展、消亡的动态过程就更加难以理解把握了,需要地理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如读图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等。但是最好的处理还是采用对比联想思维,即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锋面图像或多媒体动画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两者的区别(见表一)。
这一个教学处理也可以应用在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区分上。这样既有利于加深理解两者对比的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锻炼联想思维,过目不忘,事半功倍。
三、相似联想思维
相似联想思维是指由一个事物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种事物的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像延伸和连接的联想思维【1】。如高三选考复习中等值线专题中等值线图判读(图二),从一般等值线,延伸和连接至类同、相似的其它各类等值线图,做到“举一反三”。
四、因果联想思维
因果联想思维是源于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结果的经验性判断和想象,触发物和联想物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的联想思维【1】。如高三选考专题复习中《地球上的水》专题中的“海-气相互作用”这一考点(图三)。此考点是近年来常考的一个热点,很多学生就算临近高考还没完全弄明白,其实完全可以利用因果联想思维搞定,这类似心理学中的混沌理论“蝴蝶效应”。这种联想思维通常是可逆的,既可以从前因联想到后果,也可以从后果倒推到前因,在选考解题中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联想思维是一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高效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思维方法。尤其是在高三地理选考专题复习中,面对纷繁复杂专题和的包罗万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思维,从已有的一种地理事物联想到另一种甚至几种地理事物,建立起高中地理知识的“联想集团”,扩大思路进而构建知识网络,并产生许多新创意、新构思、新设想等,这样既提升了高三地理选考复习的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联想思维/2547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