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朱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还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功能,分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塑造作用。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功能的新需求与挑战。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践案例,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提升思政功能的有效策略,重点探讨了如何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社会活动中深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责任感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迅速推广开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技能训练和实践指导的过程,其还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新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还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因此,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新时代的创新创业环境复杂多变,社会对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全球化竞争加剧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功能,厘清新时代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需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思政功能的策略,期望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深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功能探讨
2.1 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功能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功能[1]。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实践,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使命。例如,创业项目不仅是商业活动,还是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需要权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而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机制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创业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团队成员的合作,而团队合作要求学生学会相互支持、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这些都与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
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全球视野。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日益显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需强化其对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通过参与社会创新项目和国际创业竞赛,学生能够拓宽国际视野,并在实践中理解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内在联系。
2.2 创新创业教育对思政功能的支持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项目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为直观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社会实验室,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不仅需要掌握技术和商业知识,还需要面对道德抉择、社会责任等现实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得以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内化这些价值观。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2]。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学生往往感到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实际应用场景。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项目、市场调研、团队合作等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要求。
2.3 思政功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融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功能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冲突,反而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一方面,思政教育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能够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担当。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思政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实践平台。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
3.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日益增强,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功能需求呈现出新的特征。
3.1 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还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3]。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更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需求。
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发展路径的一部分,更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之一。
3.2 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功能的现实挑战
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思政功能的有效发挥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部分高校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过于关注技术性和商业性内容,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这种偏重技能和经济效益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不高,往往存在两者各自独立运行的情况。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单纯的技能训练,而将思政教育视为理论教学,导致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功能并未充分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此外,社会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对思政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包括商业竞争、市场压力和法律风险等,如何在这种环境中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难点。
3.3 思政功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
尽管面临挑战,思政功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依然显著。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和社会活动,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体而言,思政功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首先,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处理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功能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渗透到实际项目的实施和决策中。例如,在创业项目中,学生需要考虑商业道德、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思政教育提供价值导向。
其次,思政功能能够增强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创业项目往往是团队协作的过程,而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需要在合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思政教育中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意识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刘献君.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40(6): 23-29.
[2]张应强.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转向与路径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4): 45-50.
朱 伟
1980年3月,男,浙江绍兴,讲师,硕士研究生
课题项目:2023年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朱 伟(1980.03 - ),男,浙江绍兴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