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在初中生学习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林怡婧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八中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本文围绕信息技术与初中生学习融合问题展开深入探索,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初中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现状,发现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资源分配不均、技能差异明显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多元化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路径,强调技术辅助型课堂构建及个性化学习模式实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科理解能力,培养信息素养与创新思维。本文旨在为初中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参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学习;应用探索

一、现状调研,问题分析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生学习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趋势,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通过对全国多所初中学校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发现,城乡学校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失衡,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网络覆盖率不足,硬件设备陈旧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调研显示,部分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授课习惯根深蒂固,缺乏信息化教学创新意识,导致信息技术常被简单等同于多媒体课件播放工具。与此同时,学生间信息素养差距明显,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忽视学习主要任务,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则进一步加剧学生网络行为监管难度。课程评价体系滞后成为另一制约因素,考试仍侧重知识记忆而非信息化环境下问题解决能力评估,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受挫。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学习遭遇瓶颈,核心原因在于教育理念更新滞后于技术发展步伐。学校管理者对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认识不足,缺乏系统规划与持续投入,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缺失,培训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信息筛选与批判性思维训练缺乏,难以应对信息爆炸时代学习挑战。而且家庭教育指导缺位,家长对子女网络使用监管方式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未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合力。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也不够,多数信息技术应用停留于知识呈现层面,未能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模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新生态。

二、策略实施,方法创新

针对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生学习现状,亟需采取系统化策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一是学校层面应制定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投入,建立技术维护与更新常态化机制,确保硬件设备满足教学需求。组建专业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及时帮助,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推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层培训计划,从基础操作到高阶应用逐步提升,并建立校内教师互助共同体,促进经验分享与问题解决。构建多元化教学资源库,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便于教师按需调用,减轻备课负担。还要创新评价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设立专项奖励激励创新。二是课堂教学方面应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展学习空间与时间。要借助智能学习平台实现学情实时监测与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轨迹,为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支撑;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抽象概念可视化呈现,降低理解难度。

三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阶梯式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需求。应当构建网络学习社区,促进生生互动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借助数字游戏化学习平台增强学习趣味性,提升参与度与专注度。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合作,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讲座,提升家长指导能力;建立学生信息行为监管共同体,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还要鼓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行动探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应用策略;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新路径,关注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并通过建立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开设专题讲座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评估、整合能力,预防网络沉迷问题。还应当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形成成长档案袋,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这些策略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全方位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新生态。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成果展示,价值评估

通过系统实施上述策略与方法,信息技术在初中生学习中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学习效率方面获得质变,借助智能学习系统实现知识点精准推送,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速度明显加快,课堂时间利用率大幅提升。传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兴趣与动力明显增强;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材料,转向富媒体资源综合获取知识,拓展学习视野;交互式课件模拟实验操作,解决实验条件限制问题,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增多;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学习进度自主调控,薄弱环节针对性强化,学习成就感提升。二是学科能力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借助动态几何软件增强空间想象力,抽象概念具象化理解加深;语文学科通过数字故事创作平台培养表达能力与审美情趣;英语学科利用智能语音评测系统增强口语交流自信;科学学科运用虚拟实验室激发探究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另外,核心素养显著提升,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成为学生必备能力,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理性使用各类媒体工具。

更重要的是,学生未来发展关键能力得到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考、沟通协作等现代社会必备素质,能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完成多项跨学科实践项目,学会知识迁移与整合应用。教师角色定位与教学理念也发生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生态更加开放包容,师生关系更为平等和谐,互动频率与深度提升。家校合作更加紧密高效,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即时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而且教学管理更加科学精细,学校借助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决策科学性;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基于学情数据分析发现教学短板,有的放矢改进提升。

结论: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生学习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提出系统化应用策略与创新方法,并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信息技术与初中教育深度融合能显著提升学习效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然而,技术应用仍需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避免盲目追求技术而忽视教育本质。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新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翠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中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分析[J].知识文库, 2023(9):90-93.

[2] 林心雅.信息技术促进初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行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3.

[3] 李忠诚.信息技术在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J].成长, 2024(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