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及配套机制的完善研究
陈佩佩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 要:随着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项目管理面临着从立项到实施全过程中的多重挑战。基于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及配套机制的完善研究,探讨了当前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强化项目管理中场作用、提升项目实施质量、推动项目管理工具的数字化转型等。旨在为信息化项目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配套机制;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onstruction projects, project management is facing multiple challeng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from initiation to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IT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s and their supporting mechanism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urrent issues existing in I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targeted solu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mid-level project management,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ols. 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effective IT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Projects; Management Model; Supporting Mechanisms; Project Manage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1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随着信息化建设项目数量的增加,项目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规范不清、流程不透明、资源分配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人力、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亟需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及配套机制来解决。
2 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
(1)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对管理要求认识不足:项目实施人员对流程和交付物的标准认识有限。
·干系人不清晰:项目涉及多部门协作,但角色定义和职责划分不够明确。
进度控制不足: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影响项目进度把控。
(2)项目文档编写方面的问题
·文档体系不完整:未能满足合规要求,影响项目质量和审计风险。
·缺乏指引体系:项目经理不了解如何正确编写项目文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 解决方案与对策建议
(1)强化项目管理中场作用
通过发挥项目管理组织的协调功能,解耦传统点对点沟通模式,增强多方协作效率。
(2)提升项目实施质量
项目过程建议可拆分为18个过程,包括批复、合同签订、实施方案设计、项目中期、项目成果、项目交接等6个里程碑节点。各个流程中涉及诸多评审节点、模板需求、履约节点、总结报告等各项需求,因此以项目实践为抓手,通过项目管理指引体系同项目实施的实践相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提供专业指引,又提供相对应的标准服务,完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点,通过评审、模板、履约、总结等各个维度促进提质增效。
(3)推动项目管理工具的数字化转型
从组织形式上看,信息化部门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组织形式往往呈现为矩阵型或网络型组织,这意味着推动项目的各组织成员的沟通、分享需求成倍增加。但是相应的管理工具应用状态还远未令人满意,在如下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管理工具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与需求:
·构建知识管理和信息展示平台,便于团队成员获取组织过程资产。
·完善文档管理和分享体系,支持浏览器直接访问查看,简化文件分享流程。
4 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及配套机制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重点从“管什么”、“管多深"、“如何管”等多方位进行思考,找出组织级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点,制定对应管控模式,进而对公司未来信息化项目管理配套机制的整体发展提出如下见解:
·基于流程化的项目管理,关键节点提质增效。
将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项目立项过程、采购过程、实施过程、验收过程,定义每项活动描述及阶段的输入和输出。
·建立跨单位的团队合作模式,树立项目共同目标。
项目组成需包括:客户代表(提供客户侧需求定义、核心利益相关方等协调)、实施部门(负责产品技术实现及目标达成)、开发部门(沉淀开发组件、完善开发底座等)、运维部门(转运维前的要求落实、运维保障等)、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部门(实施硬件资源、信息安全的策划与监督)。
·依靠过程审计保证项目实施,培育项目过程引导者。
引入过程审计,保证项目有序、规范地执行。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一个项目过程引导者,培训项目团队熟悉流程和管理制度;作为过程组织者,组织技术评审。独立于项目团队之外,负责过程审计,以审计项目团队成员是够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实施项目。逐步的形成管理、实施、审计的“三权分立”界面。
·培养梯队式的项目经理团队,逐步形成公司内部交流平台。
加强培养梯队式的项目经理团队,建议专门成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组,制定培养规划,并对项目经理的资格条件进行规定,从业务领域、项目实施经验、带团队规模等多维度逐步形成项目经理资源库
·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分开,实现管理资源配置优化。
在项目团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是项目经理,一个是技术经理,技术经理,即指导系统开发满足业务方案要求,他监视着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以确保开发过程一直满足预先要求的需求和指标。确定系统开发的总体架构,并推动系统集成好和测试策略和计划的实施。项目经理更像是业务或管理专家,协调各个部门与角色的关系。
5 结论
通过对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及配套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项目顺利实施。未来还需持续优化管理模式,加强跨单位合作,培育专业人才,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单个项目的成功率,也将为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