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与墙面环境互动对话的策略

作者

田冰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邮编:272400

本文系山东省学前教育学会“十四五”课题《幼儿园互动式墙面环境创设》的结题成果,课题号:2023XQJYXH135

摘要: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对话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情感表达及社会性交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设互动式墙面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施情境化教学、鼓励创造性表达及建立家园共育机制等策略,有效促进幼儿与墙面环境的深度互动,进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墙面环境;互动对话;策略;幼儿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环境被视为“第三位教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幼儿日常活动的背景,更是他们探索世界、表达自我、学习社会规则的重要媒介。然而,当前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多侧重于装饰性,忽视了其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和教育性。因此,探索有效的幼儿与墙面环境互动对话策略,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互动式墙面环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幼儿园教师在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和认知发展特点,以此为基础,精心构建一个既富有视觉吸引力又具备高度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墙面设计不应仅停留在静态展示层面,而应成为幼儿动手实践、探索发现的乐园。以“四季变换”主题墙面为例,教师通过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墙面与幼儿之间的深度互动。不同材质的布料模拟了四季服装的变换,让幼儿在触摸中直观感受春夏秋冬的温度差异,这种多感官的体验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墙面上的可翻转卡片设计,更是巧妙展示了四季更替中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自然现象,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索,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和变化规律。这样的互动式墙面环境,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认知发展

在墙面环境的精心创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等策略,有效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以“水的循环”这一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墙面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如“水从哪里来?”“水为什么会流动?”“水最后去了哪里?”这些问题旨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与墙面环境进行深入的互动。在墙面展示的设计上,教师应巧妙结合图画、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水的循环过程,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认知环境。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见现象,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幼儿深入理解水的循环原理,更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这样的墙面环境创设,幼儿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建构新知,实现认知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三、实施情境化教学,增强情感体验

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幼儿创造一个模拟真实世界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深刻体验知识。在墙面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紧密结合主题内容,精心构建一个既逼真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氛围,以最大化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超市购物”主题墙面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布置,营造出一个模拟超市的情境环境,其中包括货架、商品、收银台等关键元素,为幼儿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商品分类、选购、货币交换等社会规则,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了社会性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幼儿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并内化所学知识,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鼓励创造性表达,提升艺术素养

墙面环境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幼儿获取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更是他们展示自我、表达创意的宝贵平台。幼儿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墙面环境的这一独特教育价值,积极鼓励并引导幼儿在墙面环境上进行创造性表达。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精心准备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更能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无限可能。在“我的梦想”这一主题墙面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自由选择材料,运用绘画、手工制作、拼贴等多种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梦想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不仅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之路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五、建立家园共育机制,拓展教育空间

墙面环境的互动对话应超越幼儿园的物理界限,延伸至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场域。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起紧密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共同参与到墙面环境的创设与互动过程中来。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邀请家长参与主题墙面的设计与制作,借助家长的智慧和力量,丰富墙面环境的内涵与形式。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创设与幼儿园墙面环境相呼应的学习空间,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多元渠道,向家长传递墙面环境互动对话的先进理念与有效方法,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这种家园共育机制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还显著增强了家长的教育意识与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空。

结论

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对话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互动式墙面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施情境化教学、鼓励创造性表达及建立家园共育机制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幼儿与墙面环境的深度互动,进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这些策略不仅体现了幼儿园教师的高水平专业素养,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蒋晨静. 浅谈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问题与策略.教育界,2023(1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