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入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丁维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214421
摘要:英语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然后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本文拟从克拉申的输入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创设怎样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并就如何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输入理论;语法教学;情境教学
输入理论(Input Hypothesis)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教授在 80 年代初期提出的,这一理论是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该理论的提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它为学习者与教学者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学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学习者只有接触并输入能够被理解的语言,且使接触和输入的语言数量与质量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程度,才能保证习得的效果。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来说,输入理论具有比较突出的指导价值,在输入理论的引导下,教师应大胆舍弃传统语法教学过程中机械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地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输入,以提升对语法的记忆与巩固效果,最终实现灵活运用。
一、输入理论指导下的语法情境教学原则
1.创设可理解的情境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关键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性输入”,这就是克拉申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 i + 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创设情境时语言材料如果太难或者仅仅只是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那么学生们对于语言的习得就会失去意义。相反教师若是在课堂对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语言资料运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和教学量的积累之后,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自然地获得,同时也能获得必要的语法知识。
2.创设有趣的情境
克拉申认为外语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其输入材料的趣味性和相关性成正比关系。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且他们尚未了解的知识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规律,创设出有趣又与学生有关联的情境,促进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热衷度以及增强学习体验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取新的英语知识。
3.创设有充足输入材料的情境
在学习过程中,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大量的原始材料的输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为学习者不断提供有内容有趣味的输入材料及练习,同时需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习者达到理想的习得。
二、输入理论指导下的语法情境教学操作方法
1.联系已有知识创设情境
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的语法知识上学习者可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英语的语法学习正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英语语法中有相当一部分,例如定语从句,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只是高中的定语从句讲解更全面深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创设由旧语法所组成的情景,在新旧语法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使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旧语法引出新语法。例如:
教师:You have already learned attributive clauses in middle school. So can you make sentences including attributive clauses to describe something or someone in our class? For example, Xi Ji is the boy who sits beside the window.
学生:Han Mei is the girl who has long hair.
教师通过创设这一情景,能够迅速激活学生脑中已有的关于定语从句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的讲解做好铺垫,也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形成对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且引导学生利用定语从句对周围真实的环境进行描述,能够将教学与实际的生活拉近,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联系学生兴趣创设情境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能够迎合学生的兴趣,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其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使其在趣味生动的情境中全身心地学习语法。为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两点:一为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可在日常接触中留心观察,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二为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地进行输入,最终实现语言习得,因此,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越高,则学生输入的效率也越高。现今教学中常见的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包括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影视情境、新闻情境等。
例如在用归纳法讲解定语从句时,可以创设一个旅游情境。教师充当导游,利用多媒体工具,带领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进行有趣的输入。例如,教师在PPT上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丹麦美丽风光的同时,可以给出以下的解说词:
(1)Denmark is a country, whose capital is Copenhagen.
(2)Andersen is a famous writer who wrote many fairy tales.
之后,在旅游的间隙,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解说词归纳总结出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如此,学生便能在快乐有趣的旅游情境中潜移默化地逐渐熟悉并掌握语法知识。同时此种情境也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培养跨文化意识。
3.联系校园活动创设情境
克拉申认为,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靠课堂上的少量练习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大量的原始材料的输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注意到了原始材料输入的重要性,例如在《关于无锡市2020年春学期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进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完成教材教学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体验更丰富的语篇类型,如英语报刊、《新概念英语》、时鲜美文、TED文本或视频等。学校也因此创办了各类英语竞赛,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如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比赛、百词竞赛等。教师可以联系这些校园活动,创设课外学习情境。以英语演讲比赛为例,教师可以在班内先进行选拔赛,获胜的队伍则可以代表班级参加全校的比赛。为确保学生输入的有效性,教师需在学期初拟定比赛主题,为学生提供演讲技巧的培训,同时搜集合适的演讲资料供学生在课后欣赏与学习。
在此过程中,学校英语演讲比赛这一情境会极大地提高他们课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大量输入各类原始材料的同时,语法知识也无疑会得到极大的巩固与提升。
三、总结
输入理论所提出的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充足输入材料这三条原则,可有效帮助教师创设出显著提高学生语法学习积极性的语境。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此三条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联系已有知识、实际生活、学生兴趣和校园活动来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以满足不同语法内容的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