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邱碧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362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通过分析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阐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使其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依据新课标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一)强调阅读的多元性与个性化
新课标倡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鼓励学生接触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实用文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尊重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阅读能力的综合培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字词理解、文意把握能力,还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分析、鉴赏、评价以及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例如,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突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阅读教学也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生活相关的文本,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同时将阅读所获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定单一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仅局限于字词的学习和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理解,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设定,无法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教学方法传统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阅读材料选择局限
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阅读材料的选择缺乏多样性和拓展性。学生接触的文本类型有限,无法满足新课标对多元阅读的要求,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宽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四)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都存在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使得部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到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阅读潜力。
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与学情制定目标: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精准、全面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一篇记叙文时,不仅要设定字词理解、文意概括等基础目标,还要设定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写作手法等能力目标,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情感目标。
分层设定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分层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拓展目标,如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与其他相关文本进行比较阅读等;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设定基础性目标,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一篇童话时,教师可以提出 “童话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体会,共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例如,在读完一篇科普文章后,小组内成员可以讨论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教授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自然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美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丰富阅读材料
拓展教材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教材文本,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作品,如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相似主题的不同文本等,加深学生对相关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引入课外读物:根据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课外读物,如经典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儿童诗歌等。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学校和班级可以设立图书角,方便学生借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开展分层阅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需求,进行分层阅读指导。对于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辅导,如字词教学、阅读方法指导等;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度阅读,如文学鉴赏、批判性阅读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施个性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实施个性化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评价、阅读笔记评价、阅读分享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五、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案例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分层目标设计
基础目标:掌握“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概括荷花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文中不同姿态荷花的描写,如盛开的、含苞待放的等,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一手法,尝试仿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如菊花、梅花等,培养其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校园“植物观察角”活动,通过拍照、记录观察日记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增强班级间的互动与共鸣。
六、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材料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塑造品格,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反馈,持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潘秀玲. 新课标背景下对比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名师在线, 2025, 11 (02): 10-12.
[2]盛玉妹.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江西教育, 2024, (47):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