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职校全方位育人的实践策略探究
姚彩红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832100
【引言】新疆地区中职学校关系到新疆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人才基地。在中职阶段除了要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培育和引领之外,还需要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三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状况。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进一步成为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维度,强调通过多主体、多载体、多场景的协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 , 新疆中职校全方位育人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新型的思路与实践路径。但是通过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发现,仍存在有资源整合不足,机制体制不够完善等多种问题,所以探索优质化的中职校全方位育人策略方法,势在必行。
一、新疆中职校全方位育人的现状与问题
为更进一步实现新疆中职校三全育人理念、全方位育人理念的优化落实,针对于当前全方位育人的现状开展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在全方位育人实践中呈现以下特征和问题。
(一)学生能力和认知不足。学生学习内驱动力缺失,学习目标不明确,并且纪律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职业规划,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二)家校社协同机制断裂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家长参与学校育人管理的参与度低,家长在全方位育人中的作用薄弱,教育方法欠缺。
(三)学校育人供给存在短板,供需失衡,保障不足。学校思政教育目标较为模糊,方法较为陈旧,效能不佳,结合学生心理需求指导的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学校在全方位育人中对心理教育、劳动教育的关注不足,难以支撑全方位育人推进。
二、新疆中职校全方位育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学生能力认知短板之因:社会误导、学校偏航与家庭失位
1. 社会层面:社会有些不良风气、网络环境对三观尚未完善的中职生产生负面影响,削弱学校德育效果,导致学生缺乏正向引导。
2. 学校层面:重技能、轻素养,缺少科学持久的在校生学习周期德育规划,对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纪律意识培养、职业规划指导的关注不足。
3. 家庭层面:部分家长自身素质偏低、教育方式极端,或对子女期待与现实脱节,未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引导,加剧学生认知与能力短板。
(二)家校社协同断裂之因:社会缺位、学校失联与家庭误判
1. 社会层面:学校未与社会资源(企业、社区)达成育人紧迫性的共识,没有建立稳定的育人对接机制,缺乏针对中职生的德育实践场景,如企业参观、社区服务,导致社会参与流于形式。
2. 学校层面:学校未搭建系统的家校社沟通平台,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培训不足,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弱,难以统筹三方力量。
3. 家庭层面:部分家长对中职教育认知偏差,对子女期望值不高,认为中职仅学技能即可,忽视家校配合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育人的意愿低。
(三)学校育人供给不足之因:理念偏差、资源短缺与教师乏力
1. 学校育人理念偏差,一些学校忽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导致德育供给与学生需求相脱节。全方位育人的资源投入不足,对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如思政案例库的投入有限,且未建立针对全方位育人的保障机制,如考核制度。
2. 部分教师对全方位育人认知不足,仅关注本学科教学,缺乏跨学科整合能力,如思政与专业课融合,且自身培训需求未被满足。
三、新疆中职校全方位育人的实践策略
(一)破局学生短板:以自我管理和培育素养激活内生动力。
1. 建立学校引导和学生主导的学生会管理体制,明确学生会职责,如组织学习目标分享会,纪律监督活动,定期培训学生干部,提升其综合素养,实现学生育学生的良性循环。
2. 上好职业规划课程。结合新疆区域产业需求,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发挥好评先创优的榜样作用,创设各种竞赛、比赛活动,大力宣扬优秀学生,在全校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 补充素养培育资源。在重视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课程思政工作,在专业课中融入职业素养,如机械课程中强调纪律与安全操作的关联,将素养培育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指导。
(二)织密协同网络:以家校社三方联动,凝聚育人合力
1. 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微信群定期推送家庭教育方法,如“如何引导孩子制定职业目标”。每学期组织1 次家长开放日,含课堂观摩、技能展示,邀请家长参与育人决策。
2. 对接本地企业、社区,建立企业导师,社区辅导员制度,邀请企业人员进课堂讲职业规范,社区提供德育实践岗位,明确三方职责,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社会支持。将家长参与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积极配合的家庭给予育人协同标兵荣誉表彰。
3. 与社会机构签订《育人合作协议》,明确社会资源供给内容,如每月一次企业实践,并对表现突出的机构颁发“育人合作伙伴”证书,激发社会参与积极性。
(四)补齐供给短板:以思政融合和资源保障夯实育人根基
1. 优化学校育人供给体系。推进思政融合教学,设计思政加技能竞赛,如民族团结主题技能大赛,打破思政教育孤岛。补齐重点教育短板,开设心理疏导课、劳动实践课。围绕新疆区域产业,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设立项目化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服务家乡农业,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将思政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与专业技能学习深度融合,弘扬工匠精神,并辐射到其他专业,开展“践行工匠精神,争做技能人才”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2. 每学期举办一次专业技能大赛,在竞赛过程中,设置“民族文化知识问答”环节,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技能竞赛,既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强化思政教育。
3. 每学期设置一周为“校园劳动实践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维护(如打扫教室、宿舍、养护校园绿植、植树)、食堂帮厨(洗菜、分餐)等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安排教师讲解劳动技能和劳动意义,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感。
(五)强化育人支撑:教师赋能、资源建库提升育人实效
强化教师能力与资源保障。打造全方位育人专题培训课程体系,针对教师需求开展思政与专业课融合、心理辅导技巧等培训。建立全方位育人资源库,思政案例、劳动实践方案等,推动教师主动落实育人职责。
1. 教师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实践,将思政元素融入自己所授的专业课程,并进行现场展示和互评,提升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
2. 邀请专业的心理培训师,为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技巧”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心理沟通技巧等
3. 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育人案例”和班主任经验交流分享会。通过交流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经验借鉴,丰富育人经验。
【参考文献】
[1] 肖丹 . “大思政课”背景下新疆中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 科教导刊 , 2024, (04): 95-97. DOI:10.16400/j.cnki.kjdk.2024.4.030.
[2] 郑佳美 . 浅谈新疆中职班思政课教学改革 [J]. 天津职业校联合学报 ,2024, 26 (01): 30-33+42 .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任务课题《新疆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实效性的探究》课题编号:(2024ZZZC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