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庭视角下的青少年抑郁求助方式研究

作者

邢宇航

浙江工业大学 310023

摘要:抑郁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场所,不仅仅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风险因素,也是帮助青少年走出抑郁情绪的关键力量。本论文就聚焦青少年抑郁的社会现状,从家庭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青少年抑郁的家庭风险因素,并随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青少年;抑郁;缓解

鉴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在成长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心理。在研究中发现,当青少年长时间处于不良因素的干扰下,极容易出现忧郁情绪、精力下降、感到绝望等抑郁现象。同时,鉴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均处于剧烈变化中,本身情绪波动比较大,进一步增加了抑郁情绪。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5-18岁青少年的抑郁发病率高达14%,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场所,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结合以往研究显示,在家庭中依然存在诸多导致青少年抑郁的风险因素[1]。鉴于此,明确家庭中存在的青少年抑郁风险因素,并随之进行改革,为青少年抑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帮助青少年走出抑郁的最为有效途径。

一、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贯穿其一生。同时,家庭中的风险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抑郁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第一,父母的婚姻。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婚姻是影响孩子抑郁的关键性因素。通常,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不正确的家庭观、不愿意与同龄人进行交往等,甚至出现性取向转变。同时,由于青少年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面对父母离异内心无法发泄,不满的情绪一直压在心理,最终愈演愈烈出现抑郁情绪。

第二,父母的生育年龄。在研究中发现,早婚早育的父母,由于自己尚未成熟,缺乏孩子抚养经验,其孩子抑郁出现率相对比较高。当女性在30岁左右生育,孩子抑郁的发生率则最低,因此此年龄阶段的父母,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就业更加稳定,经济和身体健康良好,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三,父母的抑郁。父母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研究中发现,具备抑郁情绪的家长,其孕育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缺陷,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因此,在整个婚姻关系中,如果一方出现抑郁现象,就会对整个家庭氛围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孩子出现抑郁。

第四,父母的教养方式。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在青少年时期中,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严厉,就会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行为偏差、抑郁等;同时,过渡溺爱、对孩子冷漠、过度干涉等,都会导致孩子出现抑郁情绪。

二、家庭视角下的青少年抑郁缓解方式探究

(一)家长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没有天生的父母,父母的教养能力也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去提升、获得。因此,面对新时代下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必须要成为“学习型”父母,不仅仅要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还行积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首先,家长应妥善处理和家长和青少年的关系,努力构建一种亲密、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同时,父母还应及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情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问题的根源,与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其次,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减少夫妻之间的争吵,避免夫妻冲突溢到亲子关系中,以免青少年产生心理负担;同时,父母还应成为孩子的榜样,在面对矛盾、困难时,不能将其放大,而是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再次,家长应丰富家庭活动,提升家庭活动质量,增加文化场所的频次,拓展青少年的知识眼界,使其在文化的滋养下,逐渐提升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并养成积极乐观豁达的性格;最后,家长还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并主动调整不合理的地方,以免导致青少年出现抑郁等现象[2]。

(二)家长应密切关注青少年的自尊水平

伴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质资源日丰富。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误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即可实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实则不然,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同等重要。但是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抑郁和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尤其是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因此,为了缓解青少年的抑郁情况,家庭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自尊,为其创设能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家长应关注青少年的能力领域,了解青少年的兴趣、性格、日常活动,确定其突出能力,找出其闪光点,为其创造能够自我展示的机会,进而使得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增加其自尊水平;其次,家长还应及时对青少年给予情感支持、社会赞许。尤其是当青少年在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尽量不对其进行批评,以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最后,家长还应辅助青少年制定难易适中的阶段性目标,帮助其强化自身的成就感,以此增强其自尊水平。

(三)掌握书面表露技术,优化亲子沟通

科学、有效的亲子沟通,是缓解青少年抑郁的最佳方式。鉴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抑郁情绪,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加强亲子沟通,帮助其舒缓不良情绪。但是在实际沟通中,传统的面对面沟通模式常常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这一现状,当家长意识到这一点时,即可通过书面沟通的方式进行沟通。同时,家长还可指导孩子利用书面表露技术,将自己遇到的创伤性事件、应急事件表达出来,以此释放自己的情绪,并把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此,在书面亲子沟通、孩子书面表露中,可促使孩子尽情释放自我,进而减少了抑郁的发生[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风险因素。同时,和谐的家庭环境、成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是缓解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最佳途径。鉴于此,作为家长应及时变革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努力构建科学的亲子教养方式,避免青少年在家庭风险因素影响下产生抑郁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凝雨,张忠敏,陈婷.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研究[J].预防医学,2024,36 (07):562-565+570.

[2]丁吉,万芹,干敏雷,等.青少年家庭环境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 (05):677-681.

[3]梁慧.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