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的应用研究
孙茜
辽宁省盘锦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省盘锦市 124010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自然保护地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监测手段,在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GF1;GF2;变化提取;分割优化;自然保护地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卫星执法是一种土地执法与监督之方法,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使用状况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实时监控,识别变化模式信息,并据此构建国家地图。通过卫星执法,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已构建起涵盖土地审批、供应、使用、执法监督等业务的网络监管平台,形成了“空中观测、地面核查、网络审查”的三维土地监管体系。然而,目前公开及免费提供的卫星图像多为中低分辨率,难以精确辨识诸如单层房屋等细微变化。加之成本高昂与更新周期缓慢,无人机航拍并不适用于大规模、频繁的卫星执法活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为卫星图像执法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提升了图像点提取的精确度。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通过收集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实现对地球表面各种特征、现象和变化的识别和监测。在卫星执法领域,遥感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大范围、连续的地表信息,还能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为土地执法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卫星执法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遥感技术还能够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2 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的重要性
在这个星球上,自然保护地是极为宝贵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多样性,还保存了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些区域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卫片执法,即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的执法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高效且科学的监管手段,对于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执法部门能够迅速地识别出自然保护地内的各种违法行为,例如非法砍伐树木、非法采矿、未授权的建设活动等,从而及时地采取措施,有效地阻止和惩处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除此之外,卫片执法还能够为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有效管理和持续监测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确保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卫片执法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3 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的应用
3.1 技术路线
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的技术路线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取自然保护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这些影像数据具有高清晰度、大范围覆盖的特点,能够全面反映保护地的地表特征和变化信息。其次,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影像增强等步骤,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读性。接下来,利用专业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信息提取,识别出自然保护地内的各类地物,如植被、水体、建筑物等,以及潜在的违法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然保护地的规划和管理要求,建立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以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及其严重程度。最后,将分析结果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执法部门,为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后续的执法行动。这一系列步骤构成了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的完整技术路线。
3.2 变化检测模型构建
在遥感技术应用中,变化检测模型是关键环节之一,它通过对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分析,识别出地表特征的变化情况。构建变化检测模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数据源,确保数据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满足检测需求。随后,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如差值法、比值法、分类后比较法等,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地表特征的变化信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需考虑影像的季节性变化、大气条件、地表覆盖类型等因素,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和适应性调整。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变化检测模型,可以实现对自然保护地内各类地表特征变化的精准监测,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3 地块边界优化
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地块边界的精确性对于执法效果和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地块边界优化作为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地块边界的识别精度和一致性。优化地块边界时,可以充分利用遥感影像的高分辨率特点,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地块边界进行精细划分和修正。同时,考虑地表的自然特征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如地形起伏、植被覆盖、道路网络等,对边界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边界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此外,还可以引入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自动识别地块边界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地块边界优化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地块边界优化,可以为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地块信息,为资源管理和执法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4 疑似图斑提取
在自然保护地的卫片执法过程中,疑似图斑提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过程是基于对地块边界进行优化处理之后,通过运用遥感影像所携带的丰富特征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自然保护地内可能存在的违法用地行为进行自动化的识别和提取。通过精心设定一系列特定的阈值和规则,可以对遥感影像执行一系列图像处理和分析操作,例如增强影像的对比度、执行滤波去噪处理、进行边缘检测等,这些操作有助于突出疑似违法用地的特征。此外,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高级功能,可以对疑似图斑进行更深入的空间位置分析、面积大小评估以及形状特征的详细比较,从而判断这些图斑是否属于潜在的违法用地。疑似图斑提取的成果为执法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依据,这对于及时发现并制止自然保护地内的非法用地行为,进而保护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其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本文的探讨,分析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还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展望未来,期待遥感技术能够继续在自然保护地卫片执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也将不断增强。这将使得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识别和提取疑似违法用地,为执法部门提供更加可靠的线索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俊利,杨振.改进指数特征的面向对象遥感分类张掖市农作物种植提取[J].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2021(12):27-30.
[2] 李中才.探析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整理中的运用[J].大科技,2019(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