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证研究

作者

乌兰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伊胡塔中心学校 028100

一、引言

创造力是 21 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积极心理品质则是个体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创造力与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音乐创作实践活动融合了艺术表达、想象创新与情感抒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还可能对其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品质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目前关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深入探究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在小学生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作用,以期为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 [ 一所小学 [5] 年级学生共 [30] 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5] 人。实验组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课程,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音乐课程进行学习,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音乐基础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工具

1. 创造力测试量表:选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的小学生适用版本,从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有效测量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采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涵盖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超越六个维度,共 [20] 个题目,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了解其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该问卷经过多次修订和验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

实验组学生在每周的音乐课程中,安排 [X] 课时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简单的歌词创作、旋律创编、节奏组合等,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对照组学生按照学校原有的音乐课程计划,进行常规的唱歌、欣赏等音乐学习活动。实验周期为[2] 个月。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创造力测试量表和积极心理品质问卷的施测。运用 SPSS 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和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以探究音乐创作实践活动的影响效果。

三、研究结果

(一)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创造力测试量表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实验前( p<0.05 ),且在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在精致性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优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p>0.05 )。这表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尤其在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方面效果显著。

(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实验前,两组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问卷的六个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超越六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实验前( p<0.05 ),且在智慧、勇气和超越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在仁爱、正义和节制维度得分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智慧发展、勇气培养和超越自我等方面取得更好的进步。

四、讨论

(一)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创造力的机制

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和创新表达的空间。在歌词创作中,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构思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在旋律创编时,要尝试不同的音符组合和节奏变化,这些过程都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小组分享与交流环节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启发灵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音乐创作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逐渐突破思维定式,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原因

音乐创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创作中能够抒发内心的情感,释放压力,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感。当学生完成自己的音乐作品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时,会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出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小组合作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相互尊重和包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正义、节制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而且,音乐创作要求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尝试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

本实证研究表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小学生的创造力在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智慧、勇气和超越等积极心理品质维度也取得了明显进步。这充分体现了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学校应重视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在音乐课程中的地位,适当增加音乐创作课程的课时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创作的机会。同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基础,设计分层递进的音乐创作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音乐教师是开展音乐创作实践活动的关键。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音乐创作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音乐创作教学方法、学生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等方面,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鼓励创新和积极表达的氛围,支持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可以通过举办校园音乐创作比赛、音乐会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关注孩子的音乐创作兴趣,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寇世玲. 指向法治素养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J]. 甘肃教育 ,2024(18):19-22.

[2] 黄中莉 . 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 效 果 [J]. 文 渊( 小 学 版 ),2022(7):292-294.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2.07.098.

[3] 徐艳萍 . 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 AI 伦理素养的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 [D]. 山东 : 青岛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