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涯教育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可萌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高职学院 云南安宁 65030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可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2024 年 9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25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突破 1222 万,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背景下,单纯以 “就业率” 为导向的短期就业指导已无法满足学生长远发展需求,生涯教育理念逐渐融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生涯教育强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通过系统性的规划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育管理者 [3],承担着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就业帮扶等多重职责,其就业指导能力是落实生涯教育理念的关键。然而,当前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仍存在理念滞后、方法单一、专业性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生涯教育的要求。因此,从生涯教育视角探讨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涯教育与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核心内涵

(一)生涯教育的内涵与核心理念

生涯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终身发展目标的教育模式[4],核心理念包括:发展性,关注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系统性,多维度助为学生建立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个性化,尊重差异提供针对性指导;综合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职业素养与适应力。

(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构成要素

从生涯教育视角看 [5],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涵盖:生涯认知能力,即科学认知职业发展等规律;规划指导能力,引导学生依自身特质定职业目标与计划;资源整合能力,整合校内外等多方资源提供实践平台;心理疏导能力,助学生缓解求职焦虑、树立积极心态;协同沟通能力,与专业教师、企业HR、家长等多方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三、当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 一)现状分析

目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多数人将其等同于 “推送招聘信息”“讲解就业政策”,忽视了对学生生涯规划的系统性指导;并且能力结构单一,具备扎实生涯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咨询技能的占比低,指导多停留在经验层面,以 “解决即时就业问题” 为导向,缺乏对学生长期职业发展的跟踪与引导。

(二)突出问题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能力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理念上滞后,重 “就业率” 指标而轻 “职业发展质量”,与生涯教育的长远视角脱节 [6];专业性不足,从业者缺乏系统的生涯教育知识培训,对行业动态、职业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方法单一,依赖集体宣讲、政策解读等传统方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生涯发展需求;资源整合能力弱,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流于形式,实践育人效果有限;考核机制也不完善,工作考核多与 “就业率” 直接挂钩,忽视了生涯教育的过程性评价。

四、生涯教育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构建系统化的能力培养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7],涉及面十分广泛,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首先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开设生涯教育理论课程,系统学习舒伯生涯发展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经典理论。其次,邀请行业专家、资深生涯咨询师开展专题讲座,提升辅导员对职业市场的认知。再次,开展模拟咨询、案例研讨等实操训练,提升辅导员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能力。最后,组织辅导员参与企业调研、招聘现场观摩等活动,增强对行业需求的了解。

(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针对的学生推行 “全程化” 生涯指导:大一:开展职业认知教育,通过职业测评、行业分享会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与职业世界。大二:聚焦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结合专业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实习、科研项目。大三:强化求职技巧指导与心理支持,同时关注职业适应与长远发展。实施 “个性化” 精准辅导,建立学生生涯档案,记录学生兴趣、能力、职业目标等信息。针对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 “一对一” 帮扶,制定专项计划。

(三)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搭建“辅导员 + 专任教师 + 企业导师”的协同育人队伍,让育人力量形成合力 [8]。与专业教师合作,将生涯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竞争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企业 HR 担任校外导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模拟招聘等活动;建立校友资源库,通过校友分享会、职业访谈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发展参考。

(四)优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辅导员日常工作比较繁杂,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及其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划设年度考核范围时将辅导员平时的就业指导工作列入。通过完善评价指标,将 “学生职业发展满意度”“用人单位评价” 等纳入考核体系,弱化单一就业率指标。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工作积极性。

五、结论与展望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是落实生涯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从生涯教育视角出发,高校需通过系统化培训、模式创新、协同机制构建与考核优化,推动辅导员从 “就业服务者” 向 “生涯发展导师” 转型。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辅导员还需提升数字化指导能力,借助智能测评工具、职业信息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精准、高效的生涯指导,助力学生在复杂的就业市场中实现可持续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婧 . 师范类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J]. 中国就业,2024(04):72-74.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 [EB/OL].(2024-09-15).

[3] 孙连月,杨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提升就业质量路径研究 [J]. 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教育,2025(03):143-145.

[4] 沈之菲 . 生涯教育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5] 邓盛木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教育-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视角 [J]. 教育教学论坛,2024(41):173-176.

[6] 李秀勤.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提升的困境与突破[J].湖南开放职业学院院报,2024(363):55-58.

[7] 康宇轩,徐洋洋 . 高职院校辅导员指导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06):169-172.

[8] 郭佳宁 . 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J]. 福建轻纺,2024(0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