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东来
沈阳工业大学
1 研究背景
火灾作为各类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灾种,其破坏力强、波及范围广、社会危害性显著的特征持续凸显。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与火灾情况统计 显示:全国共接报火灾90.8 万起,同比增加约 8.3 万起,造成 2001 人死亡、2665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7.4 亿元。
高校校园占地面积广袤、建筑体量大,且人员高度密集、流动性大,管理复杂,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根据教育部《202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补充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高等学校共 3119 所,同比增加 45 所,高等教育专任教师 216.35 万人,比去年增加 8.86 万人,增长 4.27%[2] 。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实验室、食堂等区域存放着易燃易爆物品,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发生火灾的风险。一旦发生火情,极易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对校园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高校内的消防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其复杂性要求对现存隐患进行深度剖析,并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策略,才能实现校园内消防安全的长效化治理。本文聚焦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与应对路径,旨在为提升管理效能、构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2 高校消防安全问题分析
2.1 消防基础设施方面
目前,很多高校建校时间久,部分楼宇老化现象严重,楼内的消防设施长期缺乏维护保养与定期更新,如消火栓腐蚀生锈,灭火器配置数量不达标,消防管网压力不足等。同时早期铺设的电气线路普遍进入老化期,而建校时的消防规划无法承载如今空调、实验设备等高功率电器的集中负荷。当前许多建筑年代久远的高校已进入消防设施大修或更换周期,其正常运行需要资金保障。然而部分高校往往心存侥幸,对必要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剧了消防安全隐患。
2.2 管理责任体系方面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已建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各部门安全管理责任界定模糊、划分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协同效率低下、管理漏洞频发,显著增加了火灾风险。比如:部分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边界模糊,职能部门工作重叠、多头管理,协作机制难以形成;部分学校岗位职责量化不足,消防安全未纳入二级单位考核,导致责权失衡和执行形式化。此外,对学生及教职工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过轻,现有惩戒措施威慑不足,致使违规成本过低,未能有效警示违规人员。
2.3 消防安全意识方面
在师生认知层面,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有限,消防意识较为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火灾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更有甚者,认为消防安全是学校管理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同时,部分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这种状况使得师生在参加消防培训时态度松懈,流于形式,连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都未能掌握。遇有火情发生时,往往因慌乱而应对失当,错失灭火黄金窗口期,最终导致火势无法控制地蔓延扩大。
3 对策研究
面向高校消防现实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实施针对性更强、更实效、更全面的措施,推进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就学校而言,必须保证人力与资金投入,及时维护与更新消防系统,组建权责清晰的专业消防队伍,纳入消防安全课程体系,从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而言,应加大消防巡查力度,根据不同建筑类型排查安全隐患;就师生而言,需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增加应急知识储备,积极参与消防培训演练,全面落实消防课程学习要求。
3.1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与维护
面对建校年代久远的高校,需加大消防资金投入,限期更换失效消防设施,同步安装新型消防基础设施,比如智能限电保护装置、联网式烟雾探测器等。对于资金条件充裕的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整合消防资源,构建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实现隐患动态清零,设施全面覆盖,系统实时
监控,切实筑牢校园消防安全防线。
3.1.1 安装限电装置,杜绝违章电器
学生宿舍是高校消防管理重点单位。严禁私拉电线、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是确保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关键措施。在宿舍楼内采取智能限电保护装置,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这类隐患的发生。比如第一级防护在宿舍楼主干线路加装智能限电柜,对整体用电的总容量实施动态约束;第二级防护在单间宿舍配置带过载保护的计量电闸,当超过规定使用的功率时电闸将自动断电;第三级防护在宿舍内的插座替换为限电插座,大功率电器即插即断,而不影响电脑等正常电器的使用。
3.1.2 安装烟雾报警,及时发现火情
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在宿舍、实验室、食堂等重点区域安装烟雾报警系统至关重要。一旦火灾发生,烟雾报警器将立即发出信号提醒周围人员立即处置,同时报警信号将发送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下一步处置,阻止火灾的蔓延,降低火灾造成的危害。
3.2 实现责任网格化管理
高校占地面积大、楼体多。实事求是地讲,单靠某一个部门来保障整个校园的消防安全是不现实的。只有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责,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起责任到位、工作落实的消防安全工作网格,全面搭建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才能共同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校园消防网格化管理能将安全责任精准分解到每个角落。通过划分责任区域并指定专职负责人,原本庞大的校园安全管控转变为“每栋楼有人巡、每个房间有人管、每个隐患有人查”的网格化模式。这种模式能确保消防器材检查、疏散通道畅通、违规用电纠治等日常工作落到实处,使灭火器失效、消火栓堵塞等问题无处藏身。
在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高校还必须足额配置专职消防管理岗位人员。这样既能保障日常防火巡查、消防器材维护管理、设备检修等专业工作,又可以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宣传、灭火实战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更能确保突发事件中具备专业人员应急处置。同时,通过定期培训提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的隐患识别能力,及时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实现隐患动态清零的目标。
结论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不仅是维护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更是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面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高校现有消防问题的深入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措施,学校可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有利于减少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保证消防设施配置完好有效,以形成健全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以提升师生安全意识。未来,应该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方式,节约管理资源,为校园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24(2): 232-234.
[2] 国家消防救援局.2024 年全国警情与火灾情况[R].
[3] 王小露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消防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研究 [J]. 安全工程 , 2024(9): 79-81.
[4] 翟元元 . 高校宿舍区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 2024(19): 43-45.
[5] 孙晓斌. 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 安全与健康,2023(9):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