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融合带动事业单位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黄子玮
韶关市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融媒体中心) 广东省韶关市 512000
引言
随着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机遇。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在信息传播效率、互动参与深度、管理服务精度等方面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构建更高效、更智能、更开放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环境下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机遇
1.1 信息技术助力党建智能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智能化维度:数据智能分析方面,通过构建党建大数据平台,整合党员信息数据库、学习行为数据、组织生活记录等多源信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党员画像系统,精准识别学习需求与思想动态。例如,某单位通过分析 3000 余条学习记录,发现 45 岁以上党员更倾向图文内容,据此优化了培训材料形式。管理智能升级方面,开发党建全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从党员发展到组织生活的数字化管理。引入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自动完成党费收缴、报表生成等重复性工作,使党务工作者效率提升 40% 以上。建立智能预警机制,对未按期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自动发送提醒。服务智能推送方面,基于用户画像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实现 " 千人千面 " 的学习内容分发。通过NLP 技术分析党员搜索关键词,智能匹配相关政策解读材料。
1.2 创新多媒体形式拓展党建手段
新媒体时代为党建宣传提供了多元化的表达载体,需要构建" 视听融合、虚实结合 " 的多媒体传播体系。具体创新路径包括:在视频传播方面,重点开发三类产品:一是制作3-5 分钟的 " 微党课 " 短视频,运用动画演示、情景再现等形式阐释理论要点;二是打造党建直播品牌,通过" 云参观" 红色教育基地、" 对话榜样" 在线访谈等活动增强临场感;三是推出系列党建纪录片,以纪实手法展现基层党组织的生动实践。在音频应用层面,可构建 " 三位一体 " 的传播矩阵:开发党建知识播客,以 " 每日一听 " 形式推送理论学习内容;建立红色经典有声书库,提供党章党规等权威文本的音频版本;开设党建电台专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政策解读。应积极探索沉浸式传播技术:运用 VR/AR 技术开发党史教育体验项目,让党员 " 亲历 " 重大历史事件;构建党建数字展厅,通过 3D 建模展示党建工作成果;开发互动式学习游戏,将知识测试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1.3 开放平台的社群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的开放平台建设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提供了社群化发展的新契机。通过构建数字化互动空间,能够有效激发组织活力,形成良性互动的党建社群生态。首先,开放平台打破了传统科层制沟通壁垒。通过建立专属的党建社群空间,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即时交流。平台可设置 " 书记信箱 "" 党员论坛 " 等功能模块,使基层声音能够直达决策层。同时,引入话题标签、智能推荐等技术,促进思想碰撞和经验共享。社群化运营增强组织粘性。通过组建 " 兴趣部落 "" 项目小组 "等虚拟社群,围绕理论学习、业务攻坚等主题开展协作。运用积分激励、勋章体系等游戏化机制,提升党员参与积极性。定期开展 " 线上主题党日 "" 微党课大赛 " 等特色活动,形成独特的社群文化。数据赋能社群精细管理。建立党员数字画像系统,通过分析参与度、互动频次等行为数据,精准识别活跃分子与潜在意见领袖。
2 党媒单位以新媒体融合强化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
2.1 以政治建设为核心,筑牢新媒体舆论阵地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将政治建设贯穿新媒体全流程:建立“新媒体内容党建审核机制”,所有直播、短视频等内容需经党建部门政治把关,确保传播内容与党中央精神高度一致;在全媒体采编平台中嵌入“党建知识库”,记者编辑在策划选题、撰写稿件时,可随时调取相关政策理论,确保新媒体内容既符合传播规律,又坚守政治立场;通过“党员主播负责制”,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由党员主播担任核心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2 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创新理论传播形式
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推动理论传播“接地气、入人心”:打造“党建 + 直播”品牌,例如开展“主播带你学党史”系列直播,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镜头带领党员观众参观革命遗址,主播现场讲述党史故事并与观众互动答题;开发“互动式理论学习H5”,将“六个必须坚持”等理论要点设计成答题闯关游戏,党员参与后可生成学习成绩单,分享至朋友圈形成二次传播;利用大数据分析党员学习偏好,针对党媒单位年轻记者多的特点,推送“理论 + 业务”融合内容。
2.3 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激活新媒体社群活力
依托党媒单位的业务特性,构建“线上 + 线下”融合的党组织体系:在新媒体部门设立“党员先锋岗”,要求党员在直播带货、短视频策划等工作中亮明身份,例如主播在镜头前佩戴党员徽章,片尾标注“党员责任岗”;通过“云端党支部”链接外派记者、基层通讯员中的党员,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组织生活,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围绕“新闻为民”宗旨,组织党员在社群平台发起“我为群众办实事”话题,收集观众对民生新闻的需求建议,转化为采访选题,让组织建设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
2.4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拓宽新媒体监督渠道
借助新媒体的公开性强化作风监督:在官方 APP 开设“党员作风评议”板块,群众可对党员记者的采访态度、报道真实性等进行评分,结果纳入党员年度考核;通过“短视频述职”形式,要求党员干部定期录制工作汇报视频,公开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接受全单位党员监督;针对直播带货等新兴业务,建立“党员廉洁承诺书”线上公示制度,明确禁止“拿回扣”“虚假宣传”等行为,由纪检部门通过后台数据监测进行风险预警。
结束语
新媒体融合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互动化的发展契机。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优化传播方式、健全监管机制,党建工作得以突破传统局限,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传递和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未来,事业单位应持续深化新媒体与党建的融合,强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推动党建工作向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铭聪 , 王飞 , 田韶华 , 等 . 新媒体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发展研究 [J]. 新媒体研究 , 2020, 6(8):2.
[2] 彭凤 . 新媒体融合在企业党建宣传工作中的运营探析 [J]. 企业党建 , 2021.DOI:10.1227/j.issn.2095-588X.2021.03.191.
[3] 曾蓉 . 浅谈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地勘单位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J]. 市场调查信息 ( 综合版 ), 2019(5):00009-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