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

作者

杨丰丽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九小学 750021

“双减”政策的落地,直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同时,双减政策也为小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 [1]。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长期以来存在教学与生活脱节、过度依赖机械训练的问题,学生在大量重复性作业中消耗精力,却难以真正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双减”政策中“提质减量”的要求形成明显矛盾。生活情境教学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融合,通过真实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建构知识体系,这一模式恰好契合“双减”对课堂效率提升、作业质量优化的诉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教学,重视学生的兴趣、思维的发展培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活力。

一、与生活联动,增添趣味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关键在于将课堂与生活联动,不断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与生活联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也可以让数学抽象知识的学习更加具象化,不仅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还可以增添趣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为例。直接讲解小数的概念会让学生难以理解,而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让学生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作用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小数?”学生可以根据生活情境来回答问题。比如,在天气预报上会看到小数,在超市里会看到小数,在体重秤上也会看到小数。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情境,进一步结合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例如,从“超市”情境中切入开展教学。提出问题:“假设你手上有 20 块钱,爸爸妈妈给了你一份菜单,是今天的晚餐,你需要用这20 块钱,买到今天所需要的食材。”生活情境板书示例见下图1:

 图1 生活情境板书示例

在生活情境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菜单以及菜价,合理安排买菜,需要用到小数的乘法,比如,黄瓜可以买半斤,半斤黄瓜的价格计算公式为: 0.5×1.5=0.75c 。通过这种小数乘法应用,确保晚餐能够制作完成。这种代入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能力。

二、与情境结合,学以致用

“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数学课程学习中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更高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主动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去结局而问题,达到内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效果。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为例。设计 “装修教室” 的生活情境链。课前布置“测量教室墙面”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记录黑板、窗户的长和宽,如黑板长 3.2 米、宽 1.1 米,既避免了机械预习作业,又为课堂探究积累真实数据。课堂导入时,以“给黑板贴防撞条需要计算周长”过渡到“给墙面刷漆需要计算面积”,抛出核心问题:“已知每平方米油漆费5.8 元,刷这块黑板要花多少钱?”引导学生发现“ 3.2×1.1 ”的计算需求。在探究环节,提供方格纸、卷尺等工具,让学生通过“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计算再还原”的操作,自主总结小数点移动规律,替代传统的公式灌输。整个教学过程以生活问题为驱动,减少了无效讲解和重复练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内化知识,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三、与任务匹配,培养思维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中,任务与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匹配是培养思维的关键。适宜的任务能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促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发展。任务过难易打击信心,过简则无法激发深度思考,只有精准匹配,才能在减轻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设计思路见下表1:

表1《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任务设计思路

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禁锢和局限,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探索、积极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学习精神。

四、与实践组合,提升技能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能够创设真实、可感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单元中,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计算商品价格、找零,不仅巩固了加减法运算能力,还培养了理财意识。这种实践性学习符合“双减”减少机械练习、强化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内化知识。学生在模拟购物时,需要快速计算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组合与找零,这一过程中会主动思考如何优化计算方式,无形中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相比单纯的计算题练习,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也让学习更高效。教师还需动态调整情境复杂度,例如从简单的一些班级活动可以逐步过渡到其他综合性的活动学习中,让情境教学更加复杂多样,对于学生而言挑战难度也会更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同时以适应不同学力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落实“双减”提出的差异化教学理念。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是当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政策,生活化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生活化教学在改变传统教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的体验和课堂参与,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数学知识能够更好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要沿用新的教学办法,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更多次的具有创新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敬芹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 , 2024(4):56-58.

[2] 应锁平 ." 双减 " 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C]//2023 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三).2024.

[3] 祁青 . 基于 " 双减 " 背景试析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实践 [J]. 智慧少年 , 2024(3):0009-0011.

作者简介:杨丰丽 1972.08 女 山东省牟平区 汉族 本科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