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谈王维山水诗的禅学意境

作者

林丽萍

路南成人教育学校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著名诗人,被世人誉为诗佛。早年他深受信佛母亲的影响,名字取自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晚年的王维更是笃信佛教,研习佛法。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社会动荡不安,他从仕途上的打拼转而追求内心里的宁静,在参禅悟理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上释怀。王维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成名,官至尚书右丞,他的山水田园诗成就极高,自然真趣跃然纸上,精工刻画无人能比,更富有禅宗的超世脱俗和空寂禅意。其诗笔法灵活,动静相生,意深境美,这些皆源自于他的个人修为和深厚的佛学功底,其心境愈发清净无染,空明净寂,诗作内涵亦是尽显质朴、幽远和浓浓的禅趣。

1 王维对生命的体悟。

认真读过王维的这首《辛夷坞》的人,无不为那“木末芙蓉花”的境遇感叹。这首诗的内容如下:“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人以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一幅空寂山涧中辛夷花开的景致,笔墨简洁,匠心独运,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蕴含了深邃的生命哲理和意境悠远的禅意感悟,以独特的视角将自然的美好与禅学的意境融为一体,于无声处洞察生机,于静谧中感悟人生,其深邃的艺术魅力自然地营造出了一个蕴含禅意的美学空间。诗中花开之景象并非单纯的自然描绘,而是对生命的深邃感悟,的在那无声去处,更非寂静之地,而是“色即是空”智慧在山谷回荡。读者能够感受此诗绝妙的意境美,既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也是他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更是他对存在意义的形而上的思考。王维的山水诗多以大自然中的山、水、花、树等自然景物为载体,以空寂之心来关照世间万物,达到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的境界。他的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辛夷花在枝头绽放,鲜艳美丽,涧口寂静,无人欣赏,依然自开自落自芬芳。质朴词语,素描的手法,却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场绚烂的花开和空寂的凋落的画面,文字的背后是诗人内心深处看似落寞但依然自我的倔强,并隐隐地蕴含着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奈。“木末芙蓉花”身处高位,“山中发红萼”,身隐于野;“涧户寂无人”,是孤独;“纷纷开且落”,是无常。辛夷花的自开自落,顺应的是自然天道,依着的是自我本性,她从不妄求外界的欣赏和赞美,这才是一切生命该有的真我状态,流露出诗人以禅学的思想境界来关照人生际遇和世间的百态。全诗以动衬静,以静照动,在空寂中更显生命的顽强、生长的自在和生而为人该有的通透。其中有他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自身际遇的感叹。辛夷花的自开自落,是自然的,随性的,更是禅意幽远的。清代刘宏煦在《唐诗真趣编》中评价王维说“摩诘深于禅,此是心无挂碍境界,虽在世中,脱然世外,令人动海上三山之想。”

2 王维对时空的超越。

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首王维的小诗,名为《画》。诗歌内容如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首极具禅意的哲理诗,也是一首趣味盎然的谜语诗,更是一首让人读了不禁会拍案叫绝的赞画诗。他用独特又简单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精美画作,语言简洁精妙,手法巧妙逼真,意境清新素朴,寥寥数语便将画作的神韵毕现无遗,让人仿佛置身画中仙境一般的美好。远处群山苍翠,近处溪流无声,春已去,花还在开,人走近,小鸟却不会飞走。诗人在质朴的描绘中,把远山和溪流、花儿和小鸟以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强大思维力,来创造出一种宁静致远、无限永恒的禅意美,蕴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隐流露出他对现实无法拥有这般的美好生活而生出的伤感和无奈。《画》这首诗的节奏清晰、绘景绘形、禅意深藏,在虚实结合中营造出了一种难以企及“静境”,画中的无限风光,只有“静心”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出其中的美妙。画作无疑是技艺高超的,王维的诗作更胜一筹,他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以诗画交融的手法,展现了自然与心境的契合,凸显了时间与空间的悖论。生命所渴望的美好与和谐,在画面感十足的烘托下,通过有色无声、春去花在的鲜明对照,极高明的把超越感官的禅学意境融入诗文,“不惊”便是禅理中的定力的展现,瞬间即永恒。花开在一时,人生这一世,画能存久远,美与智慧必将永恒。

3 王维对空寂的关照。

王维在四十岁之后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仕途上进退自如;在权贵争斗中,他明哲保身;在自身修行上,笃信佛教,追求自然、闲适、宁静的生活。他创作的诗歌《竹里馆》,真实再现了他作为隐者拥有的闲适生活和禅意情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下独坐的王维,弹着琴,唱着歌,悠然自在的享受着岁月安闲与美好。诗歌语言简朴,意境淡雅,心境畅达,流露出一种高雅绝俗、空寂悠远的禅学意境。这短短的20 个字,有景有情,有色有声,有动有静,有实有虚,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在他“独坐”、“弹琴”、“长啸”之中,虽字数不多,却能在整体上见自在,悟禅趣,将诗人内在心性与他所写的景物内在品质完美融合,在“物与我”、“情与景”的和合之中,构画出了一方令人向往、清寂远俗的完美净土。“弹琴”、“长啸”的音律美与烦恼即菩提的禅意智慧互相暗合,“空谷之音”在此诗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诗末这句“明月来相照”更是深得东方文学之美的精髓。这种横跨时空的隐喻,既有客观上的存在,更有精神世界的内在投射。月光轻洒,烛影漫移,时空交错,当下即永恒。王维所见,非竹非月,实乃自心。个体本为时空中的一粒沙,“禅者的孤独不是隔绝,而是融入万有的通道。”空寂之中,自有丰盈。

《竹里馆》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王维的笔下能将“空”转化为“色”,还能将“色”溶解成“空”,这样的智慧才是人生真正的资粮。王维以月光为笔,竹影作墨,素描淡写,创作出一方清明的禅意空间。此静寂并非声音的缺席,而是声响入耳、进心之后滤出的干干净净、澄澄明明的净土,这是对东方智慧最真最深的解读和诠释。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艺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2. 胡果雄《王维的精神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年版。3. 陈铁民 《王维诗歌赏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作者简介: 林丽萍,1975-6,女,汉,河北唐山,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 , 本科,唐山,讲师,汉语言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