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探索

作者

祁梦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户木乡徐庄小学 07255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跨学科融合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基于跨学科融合的视角,对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跨学科融合与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一)跨学科融合的内涵

跨学科融合是指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融合并非简单地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数学课堂,而是以数学知识为核心,与其他学科建立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二)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是指以数学问题为导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现状

(一)学科融合意识薄弱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跨学科融合的认识不足,仍停留在单一学科的教学思维中。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往往只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相关的项目式学习时,仅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没有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图表制作、科学学科的实验数据记录等内容,使得项目式学习的综合性不强。

(二)项目设计缺乏跨学科深度

目前,一些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项目设计虽然涉及其他学科,但多为表面上的结合,缺乏深度融合。项目任务往往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简单叠加,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图形的认识”项目中,只是让学生画出不同的图形,然后简单介绍图形在艺术中的应用,而没有深入探究图形的数学性质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三)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但目前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资源的整合方面存在不足。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相对独立,难以实现有效共享。例如,数学教师难以获取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教学资源,导致在项目式学习中无法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影响了跨学科融合的效果。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多侧重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项目成果的呈现,而对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体现出的跨学科思维、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不足。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发展。

三、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教师跨学科融合意识,提升专业素养

开展跨学科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小学数学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培训,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让教师了解跨学科融合的意义、方法和策略。通过培训,使教师认识到跨学科融合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由小学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组成跨学科教研团队,共同研讨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在教研活动中,各学科教师分享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资源,共同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设计出具有跨学科深度的项目式学习方案。例如,数学教师与科学教师共同设计“测量物体的体积”项目,数学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运用体积计算公式,科学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体体积测量的方法与科学实验的联系。

(二)设计具有跨学科深度的项目任务基于生活实际确定项目主题。项目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校园环境优化”项目,涉及数学中的测量、统计、几何图形等知识,科学中的环境保护、植物生长等知识,美术中的设计、绘画等知识,以及语文中的调查报告撰写等内容。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在确定项目主题后,教师应分析该主题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明确数学知识在项目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如何与数学知识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例如,在“校园运动会策划”项目中,数学知识用于赛程安排、成绩统计等;语文知识用于撰写运动会方案、宣传稿等;美术知识用于设计运动会海报;体育知识用于制定比赛规则等。设计阶梯式项目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特点,将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个阶梯式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跨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超市物价调查”项目中,第一个子任务是运用数学知识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第二个子任务是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数据统计图表;第三个子任务是结合语文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物价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三)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

建立跨学科教学资源库。学校应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立一个共享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库。资源库中可以包含教材、课件、视频、实验器材、案例等内容,方便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项目式学习时查阅和使用。例如,将数学中的几何模型、科学中的实验视频、语文中的相关文章等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建筑中的数学”项目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利用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资源,为项目式学习提供实践场所。例如,在开展“生活中的数学”项目时,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科技发明中的应用;走进企业,观察数学在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运用。通过校外实践,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拓宽跨学科学习的视野。

(四)完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反思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通过互评,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家长参与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项目进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设计全面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项目成果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跨学科思维、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例如,在评价“校园植物观察”项目时,不仅评价学生对植物生长数据的数学分析能力,还要评价学生对植物生长规律的科学认知、观察日记的语文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完成观察任务的情况。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结合项目式学习的特点,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检查学生的学习记录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展示项目成果、进行答辩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发展。

结论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能够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更多优质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支持和引导,为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志远 .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43(12):56-59.

[2] 孙丽萍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2,22(8):45-48.

[3] 陈建辉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1,10(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