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研究
秦雅军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20
一、引言
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当前中职学校存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学分认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市学分银行试点经验,探索中职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可操作性方案。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代社会,雅克·德洛尔于《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的终身学习理论具有划时代意义。该理论将终身学习定位为 " 开启 21 世纪大门的钥匙 ",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的二元对立,通过持续的知识更新与能力重构应对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带来的系统性挑战。作为这一理念的实践载体,学分银行制度通过 " 学习成果存储 - 认证 - 转换 " 的三维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体系中学习成果碎片化、评价标准单一化的问题。我国学界对学分银行的理论探索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五种主流观点分别从管理模式(模拟银行功能)、证书兑换(学历衔接工具)、管理方式(学分标准化)、分级体系(原始 / 基准 / 实效学分)及制度设计(广义政策框架)等维度展开阐释。本研究采用功能主义视角,聚焦劳动教育等非学科领域学分量化的实践难题,构建了包含基础学分(实训 18 学时 -1 学分)、进阶学分(技能大赛市级奖 =1 学分)及转换规则(企业实习 100 小时=1.5 学分)的三层认证体系,该设计既继承了德洛尔理论中" 学会认知-做事 - 共处 - 生存 " 的四维能力框架,又创新性地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学分记录的不可篡改性。通过育才职教中心的试点数据表明,该模式使劳动教育参与率提升 42% 、认证准确率达 93% ,其开发的 AI 核验系统更将传统人工审核周期从3-5 日压缩至实时处理,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终身教育" 立交桥" 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三、制度构建框架
在学分银行制度框架下,学分标准体系采用三级认证结构:基础学分以 40 学时的实训课程对应 1 学分计算,占总体学分结构的 60% ,确保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地位;进阶学分则针对技能大赛市级获奖等高质量学习成果设定 2 学分的奖励机制,占比 30% ,旨在激励学生参与高水平技能竞赛;转换规则方面,通过企业实习 100 小时可兑换 1.5 个专业选修学分的机制,实现非学历学习成果与学历教育体系的衔接。组织架构设计方面,由教务处主导组建评估机构,负责制定《劳动教育学分认证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德育处作为认证机构承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非课程类学分的审核职能;校企合作委员会则作为保障机构,通过双导师制、实习日志核查等方式确保企业实习学分的真实性,形成 " 标准制定 - 过程认证 - 质量监督 " 的闭环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量化指标与组织协同,既保障了学分认定的规范性,又为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转换提供了制度通道
四、实践创新与成效
在平台建设方面,育才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深度对接市学分银行平台的技术架构,创新开发了劳动教育专属功能模块,该模块具备多场景数据采集能力,可实时记录实训周课程、志愿服务项目、企业实习活动等多样化学习场景的学分数据,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学分动态查询与跨场景转换功能。试点实施成效显示,该平台的应用使学校劳动教育参与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 42 个百分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认证系统使数据准确率达到 93% 的行业领先水平。在制度建设层面,项目组通过实践总结形成了包含 7 章 32 条的《中职劳动教育学分认证实施指南》,该指南详细规范了学分采集标准、审核流程和质量监控机制,其中特别创新设计了 " 过程性评价 + 成果性认定 " 的双轨认证模式,为区域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这些成果标志着市在构建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衔接体系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五、结论与建议
学分银行制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创新,通过建立可量化、可追溯的学分积累机制,有效破解了传统劳动教育评价中存在的 "软指标 " 困境。该制度依托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实现了从志愿服务到企业实践等各类劳动教育活动的精准量化记录,使原本难以标准化的德育培养过程转化为可测量的学分指标。在实施层面,需要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区域协同机制,通过统一学分认定标准、建立校际互认协议等方式,打破学校间的信息壁垒,目前市已有 12 所职业院校加入区域学分互认联盟。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建议引入 AI 学分核验系统,该系统可自动比对学习记录与认证标准,将传统人工审核所需的 3-5 个工作日缩短至实时核验,同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持续优化认证规则的精确度。实践表明,这种技术赋能的学分银行模式,既保障了劳动教育的实施质量,又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Z]. 2020.
[2] 吴小燕, 王瑛. 职业教育" 学分银行" 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J]. 职教论坛 , 2020.
[3] . 学分银行赋能中职学校 " 劳动教育 " 路径研究 [R]. 2023.
[4] 黄晶晶 . 我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探析 [J].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 , 2020.
[5] 陈宝生.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 人民日报 , 2020-03-20.项目:市学分银行建设研究课题,学分银行赋能中职学校“劳动教育”(23XFYH017)
作者简介:秦雅军(1981-)男,汉族,合川,本科, ,高级讲师,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