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真空熔炼设备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研究

作者

张宗龙 刘志亮 朱磊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721000

1 引言

真空熔炼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用于生产高纯度、高性能的合金材料。真空熔炼设备作为实现这一工艺的核心装备,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然而,真空熔炼设备结构复杂,涉及多个子系统,且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耦合,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生产进程。

2 故障类型与机理分析

2.1 真空系统故障

真空度无法达到设定值真空度无法达到设定值是真空系统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主要原因包括真空泵故障、管道泄漏、密封件老化等,其核心原因是气体输运路径的完整性破坏。机械泵经长期运行后,转子与腔体的配合间隙因磨损逐步扩大,导致气体压缩效率衰减;同时真空管道焊缝在热应力循环和外力作用下产生微观裂纹,形成分子级泄漏通道;更为普遍的是密封件在高温或恶劣工况下发生高分子链断裂,弹性失效后引发密封界面气体反渗。

增压泵或扩散泵加热功率不足,体现为抽速显著降低。主要原因包括加热元件损坏、电源电压不稳定、控制电路故障等。加热元件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电阻增大、局部断裂等情况,降低加热效率;电源电压波动超出设备允许范围,会影响加热元件的实际功率;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接触器等元件故障,也会导致加热功率无法正常调节。

增压泵或扩散泵扩散塔表面碳化物影响高压油蒸汽流动不畅,导致抽速显著降低。高温油蒸汽在扩散塔表面持续裂解,形成的碳化物沉积层逐渐增厚造成碳化物污染,会通过改变蒸汽流道几何形状、诱导湍流、散射蒸汽分子、阻碍蒸汽流动以及增加分子碰撞损耗等多种物理机制,严重破坏扩散泵赖以工作的理想蒸汽射流形态。这直接导致高压油蒸汽流动不畅,蒸汽射流的抽气效率显著下降,最终表现为泵的抽速降低、极限真空度恶化以及抽气时间延长。

真空泵异常振动与噪音真空泵内部转子不平衡、轴承损坏、润滑油不足或粉尘等颗粒物污染等都可能引发异常振动和噪音。转子不平衡会导致转动时产生周期性的离心力,引起振动;轴承损坏使转动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变化,摩擦增大,产生噪音;润滑油问题则会影响轴承的润滑和散热,加速零件磨损。

2.2 控制系统故障

电气元件故障。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接触器、PLC 模块、传感器等电气元件长期运行后,可能出现触点氧化、线圈烧毁、信号传输异常等故障。这些故障会导致设备控制失灵,无法正常启动、停止或调节运行参数。

3 真空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3.1 振动监测诊断

通过在真空熔炼设备的关键部位,如转子轴承座、联轴器、电机基座等安装振动传感器,构建多维度实时监测网络。运用先进的频谱分析技术,将时域振动信号转换为频域图谱,识别故障特征频率。例如,当设备出现异常振动时,通过分析振动频谱中1x 转速频率成分的变化,可初步判断转子不平衡故障;若 2x 转速频率显著增加,则可能存在不对中问题。结合时域波形分析、轴心轨迹图绘制,能够更精准地定位故障类型与发生位置。

3.2 温度检测诊断

采用红外热成像仪等多种温度检测手段,构建全面的温度监测体系。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真空泵、电机等大型部件进行非接触式温度场扫描,捕捉异常热点。基于设备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建立动态温度阈值模型,当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例如,真空泵温度异常升高,除零件摩擦过大、轴承损坏、润滑油不足外,还可能涉及冷却水路堵塞、抽气负载过重等问题。

3.3 电气参数分析诊断

运用高精度电力质量分析仪,对真空熔炼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建立设备正常运行的电气参数基准库,通过对比实际测量值与基准范围,判断电气系统运行状态。例如,加热电路电流异常增大时,需进一步检查加热元件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控制电路的接触器触点是否粘连;若电源电压出现波动或谐波超标,可能导致设备控制系统误动作,影响熔炼工艺稳定性和设备使用寿命。

3.4 油液分析诊断

对于含有润滑系统的真空熔炼设备,制定科学的油液采样计划,定期采集润滑油样本进行多维度分析。除检测润滑油的粘度、酸值、水分、金属颗粒含量等常规指标外,还采用铁谱分析技术,分离并观察润滑油中的金属磨粒形态、尺寸和成分,判断磨损零件的类型和磨损机制。例如,润滑油中出现大量球状磨粒,可能表示轴承发生疲劳磨损;若存在切削状磨粒,则可能是齿轮啮合面出现异常磨损。结合油液污染度检测和添加剂含量分析,全面评估润滑系统的工作状态,及时采取换油、清洗或修复措施,预防设备故障发生。

4 真空熔炼设备维修策略

4.1 预防性维修策略

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数据与制造商维护手册,构建动态预防性维修体系。运用振动分析、红外热成像等检测技术,对设备关键部件进行周期性健康评估。具体实施过程中,每周完成传动部件的润滑保养,每季度开展电气系统的绝缘检测与机械部件的紧固校准。针对密封件、轴承、加热元件等易损件,建立寿命预测模型,根据运行时长与工况条件,提前储备备品并及时更换。

4.2 故障维修策略

构建三级响应机制应对设备突发故障。故障发生后,首阶段由现场操作人员利用简易检测方法完成初步检测,记录故障和异常参数等关键信息;次阶段组织包含电气、机械等跨专业维修小组,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定位故障根源。针对电气元件损坏问题,建立标准化更换流程,确保新元件参数匹配与安装规范;处理真空系统泄漏时,采用氦质谱检漏仪进行分段排查,精准定位漏点后实施焊接修复或密封件更换。对于复杂控制系统故障,需通过 PLC 程序逆向分析与仿真测试,重新优化控制逻辑。维修完成后,按照 ISO9001 标准执行三级验收制度,依次完成单机调试、系统联调与 72 小时试运行,确保设备性能恢复至出厂标准。

4.3 改进性维修策略

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知识库,通过统计近三年故障案例,识别出真空熔炼设备高频故障点。针对真空系统泄漏率超标问题,引入复合密封结构设计,采用金属波纹管与氟橡胶组合密封,使系统密封性提升 40% 。在设备结构改进方面,对易积粉尘的炉体管道结构进行流线型改造,将清理周期从每月一次延长至季度一次。通过实施改进性维修,设备整体故障率下降 35% ,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50% ,显著提升了生产连续性与设备综合效率(OEE)。

结语:

真空熔炼设备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的研究对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常见故障类型的分析,结合振动监测、温度检测等多种诊断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而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和改进性维修相结合的维修策略,为设备维护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暴怀乾 , 黄云红 , 马万成 , 郝振华 , 刘振安 .VAR 炉频繁断电故障分析及改进 [J]. 电气传动 ,2019,049(007):86-89.

[2]QianHongbing. 高效的真空感应熔炼炉上加料装置 [A].in: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 [C].2019.00000001-00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