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政教育应用研究

作者

石倩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还要以德育为导向,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及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是高校开展德育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制定科学的教学路径,帮助学生接受新思想、树立正确观念认识。同时,思政教育也为学生管理赋能,使其实现管理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及社会环境。

前言:信息时代下,人们有了更多接受信息的渠道,思想观念也更容易发生变化。对于身处于高校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思想更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可能存在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对其加强思想的正向引导,同时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这个背景下思政教育满足当前教育需求,正确开展能够切实培养当代学生的各项素养。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

1.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作用

1.1促进德育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思政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如果能够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可以实现协同生效。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化,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的建设,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四个自信”,进而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同时,通过新的管理的办法,以多样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也能够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2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价值观

在学生管理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其功能发挥,使德育更加常态化,与此同时也丰富了管理内容,以合理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维,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此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

1.3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发展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根据新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形式,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和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想品质,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全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2.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政教育应用路径

2.1更新思政教育的理念

在新时代下,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素质都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深远影响。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环节,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既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能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应当更新思政教育理念,重视思政元素的渗透,同时引入多元化教育模式,以德育教育为根本导向,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管理体系。通过创新管理与教育手段,思政教育能够发挥更强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道德修养。过程中,思政教育还需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其全面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通过理念创新,有助于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深化与拓展,进一步彰显其育人价值。

2.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育管理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应全面融入思政教育,通过设定具体目标、优化内容设计与组织实践活动,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化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思维意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准则。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思政教育时,应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采用视频案例分析、情境表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推动其主动参与学习。此外,要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整合和梳理形成系统化与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辅助学生理解和深入学习,以深挖思政教育的内容,探究其内核与价值,引发学生思考与潜移默化的掌握以运用思政教育的内容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迁移应用能力。

2.3注重思政教育实践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政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与内容,以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思想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需求,设计贴近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方式与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地融合,并与学生深入交流与沟通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将思政教育的理念渗透教育,可以借助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与实践活动,例如,利用教育期刊宣传、思政教育长廊布置、社区服务、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志愿者工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其参与其中亲身感受,进而有效落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政教育,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4加强思政教育管理的宣传

在高校学生管理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实践活动、宣传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探索和创新科学合理并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蕴含思政思想的影视片段,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场景布置、校园文化宣传等,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独特魅力。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因此,加强思政教育管理的宣传其中也包含对教师专业性的培养,开展定期的培训与专题课程,使教师深入学习思政教育理念和内容的同时,拓宽其眼界与视野,接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2.5灵活运用线上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思政教育的作用发挥,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学生的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线上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因此,高职院校需充分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依托线上管理平台积极开展多元化、特色化的实践活动,以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与深度。例如,在组织与思政相关的文化作品创作活动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活动主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奋斗精神等,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创作传递积极的价值理念。这类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强化其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线上平台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充分利用线上传播渠道开展思政教育引导。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还能有效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塑造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结语:新时代下,学生管理融合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其思想、行为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时,应当渗透思政理念,并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措施,以此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同时,要结合学情,创新教育形式,设计更有新意的教育环节,促进思政教育价值的发挥,并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增强教育的效果,实现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双向提升,进而推动教育的发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广旭.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政教育作用发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9):104.

[2]赵莹.新时代关于高校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对策之研究[J].西部学刊,2022(1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