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创新策略探究
李娟 陈梦君 崔朝霞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行知小学 47220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得以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长久发展的根与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目前老师在给学生进行课程构建时,需要始终着力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引领,要加强对文化传承工作的高度关注,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特色课程的引领之下有开展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逐步使学生将自己视作文化传承的首要传播者,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目标,实现学生三观的优化,文化自信的构建。
一、基于文化传承进行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文化传承是民族发展的根基,是国家的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基于文化传承进行特色课程构建,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实现当前教育工作的改革、优化和完善,为此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在特色课程构建中,引进文化传承理念,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也是学生价值观得以构建的重要阶段。通过文化传承特色课程的构建,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有更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久而久之会转变成内在的文化自豪感,从而使其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青年,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根基。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文化传承特色课程在构建过程中,不仅会包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还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可以有效实现学生跨学科思维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且在特色课程构建时,老师还会更多的引导学生实践,参与活动,团结协作,从而有助于学生三观优化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多元化素养和能力,为后续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综合性人才保驾护航。
最后有助于文化传承和发扬。学生是未来进行文化传承的关键重点,通过特色课程的构建,可以使学生从无到有的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个种子播种于学生内心中,他们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在日常生活里和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践行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久而久之他们将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给身边的人,实现传统文化全方面的弘扬和发展,使传统文化能够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此基于文化传承进行小学特色课程构建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二、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创新策略
1. 基于文化传承构建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构建
在文化传承背景下,老师需要大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引进,要让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对民族文化有更强烈的认同感,有更加清晰的感知思考和了解。以往老师在为学生进行特色课程构建时,更多的是依据于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而现阶段老师可以在新课改、素质教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摆脱以往的限制和思维阻碍,为学生开拓出更加多元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学习能力水平,质量得以提升。
茶起源于中国,从生活到艺术,茶文化融贯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真正展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首先老师邀请专家来到课堂之中,为学生讲解基础的茶知识,接着老师还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依据老师下发的有关于茶的视频进行学习和思考,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传播历程,茶文化的内涵。最后老师还邀请专业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茶具,让学生学习泡茶、品茶,使学生在茶香氤氲中习得茶的智慧,真正让文化传承特色课程构建的更具有实践性、丰富性和优质性,使学生能够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 基于文化传承构建特色民族器乐课程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传承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的背景下,老师在进行特色课程构建时,可以依托于学校实际情况引进民族器乐课程,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开拓,而且器乐本身也是给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育、音乐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而且在进行特色课程挖掘时,也可以让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向,逐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举例而言,为更进一步提高特色民族器乐课程构建的优质度,老师就结合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了笛子和萧两门器乐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需要自己准备器乐,由专业老师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讲解和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对器乐有所熟识,最后会引进汇报演出,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从而提升特色课程构建的有效性,提高文化传承优质度。
3. 基于文化传承构建吟诵课程温润童心
吟诵教育是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当前教育工作全面改革优化的背景下,应大力加强对特色吟诵课程的全面构建,让学生在创新化吟诵多内容吟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深入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老师要在以往引导学生吟诵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充分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背景音乐配合开展吟诵,同时还需要为学生讲解教学吟诵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情诗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朗诵文本之中。只有如此才能使吟诵课程构建更加入脑入心,才能真正使吟诵课程更受学生喜爱。
举例而言,老师可以以望月为例,让学生以望字为统领,以月字为贯穿,分析作者远望的赞叹,近望的惊讶,并跟随作者的情感不断调整自己的音调起伏,从而使学生的吟诵更贴合于实际要求,更能够引导其感悟传承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改革优化完善的背景下,老师要大力加强对以往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更新,尤其是需要在文化传承理念的引领下实现特色课程的优质化构建,让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多民族文化引导下获得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最终使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得以提升,为后续学生积极主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向强 . 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教学——以龙山小学泥塑校本课程为例[J]. 新课程 , 2025, (11): 9-12.
[2] 姚建锋. 垦牧文化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策略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5, 15 (03): 178-18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5.03.048.
课题来源:2024 年三门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 依托传统文化建设小学特色课程的实践探究课题编号 :2024SMXJKGH-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