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王晓琳 孙丽霞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 133000
【摘要】青光眼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疑难眼病,这一病症对患者危害大,病症发展迅速,随时可导致其失明,其主要特征为眼部压力增高,随着病症的发展会使其神经受损,对其视力与视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中比较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和治疗效果有保障的优势。本文中就青光眼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青光眼;微创手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缓解眼压,改善青光眼对患者眼功能的影响,但传统手术方式产生的创伤大,术中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为改善这一状况微创青光眼手术应运而生,具体在临床中分为房水生成减少与房水外流增加两大类,具体临床中手术方式较多[1]。以下就近些年青光眼房水外流增加手术与房水生成减少手术进行综述。
一、房水外流增加手术
(一)结膜下途径
(1)XEN 凝胶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采用猪源胶原蛋白制备的创新型眼内植入物,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长期稳定性。该装置通过巩膜切口植入结膜下小梁网区域,有效建立房水引流通道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可有效避免术后低眼压并发症。(2)PreserFlo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PreserFlo青光眼引流器是一款经美国FDA于2013年认证的微型植入设备,采用高稳定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精密制造,其8.5毫米的微型设计实现了精准的房水引流功能。(3)Ex-Press 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Ex-Press青光眼引流装置通过建立前房至巩膜内的房水引流通道,将房水导流至结膜下间隙。该植入术式无需实施虹膜周边切除术或小梁切除术,简化了手术流程[2]。
(二)小梁网-Schlemm管途径
(1)内路Schlemm管成形术:采用精密介入技术,将外径仅200皮米的微导管精准置入Schlemm管内腔,通过定向灌注高黏弹性物质,实现Schlemm管全周径的力学扩张,从而重建房水外引流通道的生理性通路,使因组织结构塌陷或黏连而受阻的房水外排功能得以恢复。(2)外路Schlemm管成形术:相较于内路方式,需在结膜组织作切口,随后依次制备深浅两层巩膜瓣结构。在此基础上,术者需构建一个精确的巩膜池结构,继而通过显微操作切开Schlemm管外侧壁,最终形成Descemet膜窗,可有效改善房水循环动力学,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3)小梁消融术:经角膜入路,避免了传统滤过手术所需的结膜切口及滤过泡形成,可与白内障摘除术同步实施。(4)iStent微支架植入术:该手术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精密植入微型支架,在前房与Schlemm管之间建立一条生理性引流通道,从而有效规避病变小梁网的房水排出障碍,目前临床应用的iStent设备已迭代至第二代,其技术参数显著优化。(5)Hydrus微支架植入术:Hydrus微支架系统作为一种创新的青光眼治疗器械,通过精细的透明角膜切口植入Schlemm管内,在房角镜的精准引导下完成手术操作。该植入物能够显著扩张Schlemm管直径达300%-400%,有效改善房水外流动力学,从而显著降低眼内压[3]。(6)房角镜下内路360°小梁切开术:GATT(小梁切开术的改良术式)是一种创新的青光眼治疗技术,通过房角镜引导建立房水引流通道,实现前房与集液管的直接连通,从而有效提升房水排出效率并显著降低眼压。其核心优势在于避免了滤过泡的形成,部分病例术后甚至可停用降眼压药物,特别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但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前房积血,通常1-2周内可自行吸收,必要时可通过前房冲洗处理。(7)微导管辅助外路360°小梁切开术:是一种针对特定类型青光眼的精密手术技术,其操作流程具有严格的解剖学要求。术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在于准确定位Schlemm管,这一解剖结构直径仅约200μm,要求术者具备丰富的显微手术经验。成功定位后,需植入特制发光微导管,该导管兼具照明与切割功能,可实现对Schlemm管的全周360°切开,这一步骤能显著改善房水外流通道功能。(8)KDB小梁网切除术:独特的双刃结构设计能够通过微创角膜切口进入前房,在房角镜的直视辅助下,精准完成Schlemm管约120度范围内的小梁网组织切除[4]。
(三)葡萄膜-巩膜途径
(1)iStent Supra 支架植入术:iStent Supra支架系统采用4毫米精密规格设计,其植入过程需通过专用一次性注射器完成预置操作。该装置通过睫状体区域精准植入,实现房水经由脉络膜上腔的特殊引流路径,这一手术方式当前还未上市,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GMS、STARflo、Aquashunt 植入术:手术操作需在球结膜和巩膜交界处作精确切口,经前房进入后,将引流装置精准定位于角膜缘外侧3mm的解剖位置。其核心优势为独特的引流机制——通过在脉络膜上腔建立生理性房水引流通道,完全避免了传统引流装置对人工阀门的依赖。与GMS等常规引流手术相比,Aquashunt不仅能实现更显著的眼压控制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巩膜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
二、房水生成减少手术
(一)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
是青光眼治疗领域的创新技术,通过微创方式精准作用于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在有效控制眼压的同时显著降低手术风险。该术式采用内窥镜可视化操作,可经角膜缘或睫状体扁平部入路,具有定位精确、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不仅能减少术后炎症反应,还可有效预防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特别适用于合并白内障的中度青光眼患者的联合治疗。
(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精确定位并破坏睫状体组织,有效抑制房水分泌,实现眼压控制。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其选择性组织破坏特性显著降低了对邻近组织的损伤风险。尤其适用于药物及传统手术疗效不佳的难治性青光眼病例,包括顽固性高眼压和复杂型青光眼患者。
(三)微脉冲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通过双重机制调控眼压:其热效应可重塑睫状体结构,增强房水引流效率;同时选择性作用于睫状突上皮细胞,抑制房水过度分泌。需注意的是,该疗法存在诱发眼球萎缩的潜在风险,临床应用中需严格评估适应症[6]。
小结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轻中度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包括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但其应用存在明确限制:需评估房角结构完整性,重度病例可能需联合治疗,且对房水循环异常及儿童患者的疗效尚待验证。临床选择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参考文献
[1]施立新,徐金华,杨颖,等.手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2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25,51(01):75-78.
[2]黄文强,黄秋荣,李陈香.不同手术方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5,20(02):58-61.
[3]黄亚玲,廖武,曾广川,等.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0,8(05):346-350.
[4]路漫,张颖,罗志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屈光误差的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7):3125-3128.
[5]刘云.飞秒激光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优势[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09):51-54.
[6]徐晓叶,邓诗裔,杨春艳,等.青光眼日间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眼科学报,2024,39(03):12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