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联动: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王理平
双峰县第一中学 417700
一、挖掘教材素材,丰富写作资源储备
在议论文写作中,鲜活且富有说服力的素材是支撑观点的关键,但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空发议论就是论据陈旧。其实,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而如何将课文转化成素材并应用于写作中,成为关键所在。对此,笔者做了以下较为成功的尝试。
以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别出心裁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化身为烛之武、秦伯等人物。在沉浸式的对话演绎中,学生能深刻感受到烛之武凭借出色的口才与智慧,在危急时刻临危受命,成功劝退秦军的精彩。
随后,教师组织 “课文素材主题归类” 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模板,引导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烛之武退秦师》这一故事可论证的主题进行梳理。学生们发现,这个故事不仅能论证 “口才的力量”,还能用于探讨 “个人价值的实现”“危机中的智慧” 等多个主题。接着就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以这篇课文为素材写一个议论片段,并展示各个主题下的优秀范文,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在一次以 “机遇与才能”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有位同学便巧妙运用了烛之武的例子。他在文中写道,烛之武平日里默默积累谋略与口才,当国家面临秦军大兵压境的危机,这一机遇来临时,他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精准抓住秦伯的利益诉求,最终化解危机,生动地展现了才能与机遇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会了从教材中多角度挖掘素材,让议论文的论据更加丰富多元,论证也更具说服力。
二、剖析文本结构,构建严谨论证逻辑
优秀的议论文离不开严谨的论证逻辑,清晰的结构能让论述更加有条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诸多经典文本提供了多种可借鉴的议论文写作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脉络,揣摩内在逻辑,有助于让他们在构思议论文时具备严谨的论证逻辑。
在高二选修上册第二单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学习中,教师先展示一些社会上助人或冷漠的真实事例,抛出 “为何有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而有的人却选择漠视” 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性中善念的深入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文章论证逻辑的探究兴趣。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梳理文章结构,以孟子层层推导的思路为线索,详细剖析文章从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这一核心观点出发,逐步指出先王正因有此心才施仁政,再阐述扩充 “四端” 重要性的严密论证体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论证结构,在写作训练时,教师先呈现一篇以 “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方法” 为主题的范文,与学生共同从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到给出对策的角度拆解范文结构,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如何组织论述。
然后,在课堂上布置以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们借鉴所学。有的同学开篇点明当前网络使用的现状,接着列举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遭遇网络暴力等现象,之后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学校开展的网络素养课程和家长监督的实际案例,有理有据地阐述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批改时,针对部分学生在论述过程中出现的逻辑跳跃问题,如在阐述引导方法时突然插入网络的积极影响,及时指出并给出修改建议,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论证结构的搭建方法,让文章的论述更加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三、研习语言特色,提升文字表达水平
议论文语言固然要追求准确严谨,而生动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为议论文增色不少,让观点的表达更具吸引力。语文教材中不乏具有此种语言特色的文章。教师在教这类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刻意模仿文中语言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赤壁赋》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赤壁的实景图片和古人描绘赤壁的画作,营造出沉浸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直观地感受文中的意境。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赏析文中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等优美语句,引导学生品味其用词精准、意境优美的特点,以及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这类语句蕴含哲理、富有思辨性的表达。然后在 “借鉴课文语言风格写作” 活动中,教师先分享一些优秀的仿写片段,带领学生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习。
以 “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主题,让学生们尝试模仿《赤壁赋》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有学生写道:“传统文化如陈年老酒,岁月愈久,愈发醇香。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其精髓从未消散,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选取优秀作品,邀请作者分享写作思路,并组织学生点评。同学们从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和表现力等方面展开交流,如有些学生指出某篇作品虽然语言优美,但与论点结合不够紧密。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议论文写作中能够运用更丰富多样的语言,让文章更具文采。
四、开展创意阅读,激发独特写作思维
在议论文写作中,独特新颖的观点能让文章脱颖而出。然而,学生们在写作时常常受固定思维束缚,导致观点千篇一律。为打破这一局面,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课本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
如在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教学中,教师提前让学生观看关于阿房宫的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其建造背景和历史意义,为创意阅读做好铺垫。
课堂上,教师提出 “如果阿房宫没有被焚毁,它的命运会怎样” 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反双方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有的学生认为阿房宫可能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能作为展示古代建筑技艺和文化的窗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也有学生提出阿房宫可能会因维护成本过高而成为国家负担。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将这些观点写成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论述过程中既要合理想象,又要保证论证合理。
有位学生在文中详细论述了阿房宫若留存,以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为参考,探讨其作为文化景点的可行性和潜在问题。他从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经济投入等角度进行分析,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创意阅读与写作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在议论文写作中能够突破常规,提出更具个性和深度的观点,文章也更具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读写联动为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开辟新路径。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教材,通过挖掘素材、剖析结构、研习语言、开展创意阅读等方式,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学习、思考,在写作中实践、运用、创新,逐步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春英 .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1(16):37-
37.
[2] 岳世连.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训练方法探究——评《高中议论文写作与逻辑思维训练》[J]. 语文建设 ,2023(7):I0007.
[3] 梁宝燕 . 培养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探析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