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析房屋建筑工程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问题

作者

李晓蓓

南京信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土建工程造价结算的审核工作是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成本控制作用,也能为造价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审核建议。针对房屋建筑工程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问题,提升结算审核的科学性,对于保障促进工程效益提升有着重要成效。基于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提出了房屋建筑工程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引言

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是保证工程经济效益和合同执行的关键环节,其审核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成效。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往往遭遇诸多困难与挑战。结算结果的准确性易受工程量核实偏差、单价评估失当及差价计算模糊等因素影响;同时,信息不透明、技术复杂性以及人为干扰也会制约审核进程与结论的可靠性。探索提升土木工程成本结算审查质量与效能的策略,是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

一、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量审核

土建工程结算的关键环节是工程量审核,其重点在于验证施工完成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这一程序需要对施工阶段的各类工程量信息进行细致核查,主要涵盖土方挖掘、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钢筋制作安装等具体内容。工程核算需参照合同图纸,同时考量施工变更,以保证结算的准确合规。在工程计量审核过程中,需全面评估施工场地的实际状况,包括人员配置、器械使用及物料调配等要素,同时排查潜在的质量缺陷与安全风险,从而确保结算数据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核算的关键步骤,计量审核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核验与评估,以保证结算依据的真实性、精确性与合规性。

(二)单价审核

在建筑工程造价结算过程中,单价核算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其核心在于对各类施工材料和工艺流程的价格进行审查与评估,从而保证其与合同条款及市场现状相吻合,确保最终结算数据的精确与合理。执行单价核算时,需对各类材料和工艺的价格进行对比研究,以确认其与合同规定或区域市场价格一致。在工程实施中,需对变更与调整进行单价评估,临时材料及工序价格亦应审慎核定。实际操作时,应考量地域、工程类别及施工阶段的差异,并预测潜在风险[1]。

(三)措施项目审核

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措施项目审核是确保费用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措施项目包括安全防护、临时设施、施工排水等施工中必要的临时性或技术性措施。审核时需重点关注:‌清单完整性‌,确保所有措施项目无遗漏或多计;‌单价合理性‌,核实单价是否符合市场行情和合同约定,避免重复套用;‌工程量准确性‌,核对工程量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防止虚报或多计;‌费用合规性‌,检查费率计算和价差调整是否符合规定,核实取费基础是否合理;‌变更合理性‌,确认因设计或现场条件变化导致的措施项目调整是否经过业主或监理单位批准。通过这些审核,可有效保障措施项目费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工程造价结算提供可靠依据。

二、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结算审核方式缺少针对性

建筑工程造价结算的审核工作需结合工程特征与施工范围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施工图纸与设计要求的精准对接实现审核目标。施工方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着重考量项目建设实况与整体规划的契合程度,并依据工程进度与特性调整审核策略,以保证审核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建筑项目造价结算审核过度依赖审查者的主观经验,其抽查式审查模式覆盖面有限,且方法单一,存在明显漏洞。

(二)结算审核监督工作缺失

在开展结算审核前,应从审核方式、内容及标准等维度强化监管,明确其职责为项目整体款项的核查。为确保工程造价的科学核算,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与指导,提升审核的精准度与实效性,从而有效防范潜在的核算风险与偏差。监督机制的不足可能导致数据篡改、随意调整等问题,使造价核算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

(三)工程量误差

工程量误差是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复计算和漏项。重复计算通常发生在挖基础土方等环节,例如施工单位可能将土方调配错误地计算为挖土运出再购土回填,导致费用虚增。漏项则多因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签证单等资料不完善,导致部分工程量未被计入结算,影响造价的准确性。此外,工程量计算规则不一致、套用定额理解偏差等问题也会导致工程量高估或低估。这些误差不仅影响结算的公平性,还可能引发工程纠纷,因此需加强工程量计算的精确性和审核的严谨性。

‌(四)材料价格的标准难以提升

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建材支出占据重要地位,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品种繁杂,且成本核算较为复杂。建材单价、定额用量与建筑成本密切相关,在预算编制与设计方案中,往往存在价格标准不统一、报价偏高、用量虚报等问题,只考虑正向偏差而忽视负向差异。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建材如钢材和混凝土的市场价与定额存在显著差距,承包方通常仅核算这类大宗材料的价差,而忽略用量较小的碎石、砂子等辅料。这种做法不仅拉低了材料定价基准,更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标准化进程。

(五)合同条款争议

合同条款争议是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另一大难题,尤其在变更签证责任分摊方面表现突出。由于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调整、变更签证等条款约定不明,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或现场条件变化导致的措施项目调整,往往难以明确责任归属‌。此外,部分合同存在数据与招标文件不符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责任分摊的争议。这些争议不仅影响结算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发经济纠纷,因此需在合同签订时明确变更签证的责任分摊机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范签证管理,确保结算审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三、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选取造价结算审核方式

在土建项目造价结算审核中,应依据工程特点与市场动态,选用科学合理的预结算审核方法。审核人员需在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中,确保审核方式与工程需求及市场趋势相协调。在此环节,应强化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市场的关联性,依据市场特征,精准识别造价关键点,合理引导审核工作,秉持动态发展理念,准确捕捉工程预算的变化趋势,并据此调整预算,确保土建工程的高效实施。项目预结算审查需关注各环节细节,确保审查与实际需求相符,优化审查流程,提升审查效率。在工程成本核算审查中,应着重分析项目变更及对造价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要素,包括劳动力支出、设备租赁费及原材料购置费等,实施专项核查以确保审核工作有序进行。同时,需强化人员配备与技术保障,科学组建审核小组,明确成员职责,促进团队协作高效完成审查工作。运用BIM技术与造价软件,系统采集并精准分析各类数据,构建高效反馈体系,及时解决工程造价结算中的偏差,提升问题处置效果,为项目业主及管理团队提供专业审核意见,充分发挥工程结算审核的核心价值[2]。

(二)强化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

在土建工程的造价结算审核中,设计调整与现场签证作为两大核心要素,对成本控制产生直接影响。为确保审核的全面性,需对设计方案变动的合理性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加强对现场签证的监管力度。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审核机制,涵盖这两个关键环节,从而提升造价管理的整体效能。在工程变更管理中,应构建规范的审批机制,深入评估变更方案,严格把控变更合理性。每项工程变更均需经过系统论证,确保变更依据充分,并结合审计要求强化必要性评估,明确其对造价和工期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专业参考。设计变更的最终审批权由总工程师或总监掌握,在审核流程中需综合考量施工、监理及设计等各方的建议,以维护各方利益。审批完成后,务必确保变更决策的全流程传达,使施工人员清楚了解变更细节,防止因信息传递滞后导致的工程延误。针对不可避免的突发变更,需详实记录,保证签证的公开与可查。每项现场签证须详细记录变更缘由、新增任务及施工细节,经总工与总监共同审核确认,以此推进造价结算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明确设计变更及相关进度风险,协助管理人员全面把控项目执行,进行风险预判,确保项目规划合理且应对及时。

(三)重视材料价格的核实工作

在工程造价的结算审核中,材料费用作为关键因素,其价格审查是确保结算精确与合理的重要环节。审核人员需重点关注影响材料价差的几大要素,如市场行情、采购协议、实际付款金额及材料应用情况。通过深入对比采购时的市场价,进行价格追踪与比价分析,以提升审核质量。通过评估供应商资质与产品品质,加强报价的对比分析,可为后续结算审核提供依据。审核人员需搜集官方价格指数、同期项目采购数据及行业均价,进行横向与纵向的价格分析,以判断项目结算原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审查人员应核实采购材料是否与合同条款相符,确保其使用符合约定。需分析施工过程中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依据合同中的价格变更条款,确认其适用条件与调整原则,以评估价格变动与合同规定的匹配度。在工程款核算审查中,应着重核查交易价格的合规性,包括虚假发票、重复收费等问题,通过比对账目与银行凭证确保采购与付款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在工程成本核算中,需重点核查施工环节的用料数量、品质和规格参数,甄别是否存在材料损耗或不当使用现象。通过施工记录、材料验收单据及使用报告等文件作为核验凭证,提升审计的精准度。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核效率

构建并优化造价信息平台,实现工程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涵盖清单编制、材料报价、设备费用等信息的录入、保存与检索,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精确度。借助先进造价系统开展审核运算。这类工具具备高效的数据分析特性与多样化的计算模块,能辅助审核者迅速处理繁琐计算任务,降低人工失误,提升审核精度。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异地审查与协同作业。审核团队可利用网络实时交流信息,突破地域限制开展协作,大幅提升审查效率并降低运营开支。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强化审查质量。信息化工具助力审核人员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有效识别潜在隐患,提升审查工作的前瞻性与精准度[3]。

(五)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

构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审核团队需与施工方定期会晤,针对审查进度、存在问题及待确认事宜展开讨论,保证双方对审核流程认知统一,并快速传达审核结论与建议。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及时向施工方进行反馈,并给出明确的整改方案,以协助其理解并修正缺陷。应积极引导施工方主动融入审查环节,由于其对工程实况最为清楚,其参与能为审查工作带来有价值的信息与见解,从而提升审查工作的精确度与完整性。

结语

通过实施工程造价的结算审核,能够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与质量把控提供有力支撑。该审核机制可确保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及项目内容的规范执行,从而提升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并显著增强其经济效益。在工程费用核算过程中,应合理选择预算审查方法,加强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管控,注重材料价格核查,为建筑业持续优质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峰,张瑞锋,马琳.房屋建筑工程土建工程造价结算审核问题研究[J].租售情报,2023,(09):165-167.

[2]龙天兵.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工作重点[J].商讯,2021,(16):144-146.

[3]李海平.浅谈土建工程结算审核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