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研究对策

作者

吴青秀

苏州市吴中区石湖实验小学 215100

摘要: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培育背景,聚焦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研究,探讨跨学科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与解决路径。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现状,提出深化素养导向教学理念、构建系统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多元协同教学策略三方面对策。跨学科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教师需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评价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共同推动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学科实践;小学科学教育

引言: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认知形成关键期,科学教育应超越单一学科局限,注重知识融合与能力培养。跨学科实践成为实现素养教育重要途径,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理念更新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协同不够等问题。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构建科学有效跨学科实践体系,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领域亟需解决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状,提出具体可行对策,为提升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效果提供参考。

一、深化素养导向的跨学科教学理念

教师需转变教学目标定位,从知识传递转向能力培养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培育,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更新教学内容选择标准,基于真实情境与现实问题,选取贴近生活经验素材构建有机联系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策略,采用项目学习、问题探究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创新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数字资源、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等,拓展学习空间。同时,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营造一个跨学科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合作学习共同体形成尊重创新、鼓励探索教学文化。教师应成为跨学科实践引领者,不断提升自身学科融合能力,掌握多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可建立跨学科教师团队,定期交流研讨,共同规划设计跨学科课程项目。通过理念转变引领教学行为改变,为跨学科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二、构建系统完善的跨学科课程体系

在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细化各年级段能力目标,形成阶梯式培养路径;优化课程内容,基于学科大概念,确定物质、能量、生命、地球等核心主题,围绕这些主题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点,建立知识网络。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可采用主题式、项目式、问题式等组织形式,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确保内在联系;完善课程资源,编写跨学科教材,开发配套学习材料,建设数字资源库为教学实施提供充分保障。创新课程实施方式,灵活运用常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多种载体,确保课程落地生根。建立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协调各方关系,保障课程有序运行。学校宜设立课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协调各学科教师合作,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系统设计与科学实施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跨学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平台。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为例,该主题可构建融合多学科知识技能完整课程模块。此主题涉及物理学中空气特性原理,可与数学学科体积测量与推理、语文学科科学记录与表达、美术学科创意模型制作、社会学科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内容有机结合。课程设计以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倒扣杯子入水、注射器推拉、气球充放气等活动,探究空气存在性与空间占据特性。学生可记录不同容器中空气占据空间大小,进行简易容积估算。创作表现空气存在的创意装置,展示看不见却能感知的空气;设计简易空气动力装置,利用空气压缩与释放原理。甚至探讨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理解空气资源保护重要性。整个课程架构清晰,从现象观察到原理探究再到技术应用,最后拓展到环境保护认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各学科内容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基于科学核心概念有机融合,突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然习得多学科知识技能,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真正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多元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策略

对于策略的优化应推行探究式教学,设计真实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探究、得出结论以及交流反思,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其次实施项目化学习,确定家乡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案等跨学科主题项目,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方案设计、实践操作以及成果展示等环节,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开展合作学习组建异质学习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数字工具拓展学习渠道,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与智慧互助。同时强化实验实践,改进实验设计,增加操作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过程,感受科学魅力。最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机制,鼓励家长参与科学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园,组织参观访问,拓展学习场景形成教育合力。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为例,该主题可实施融合多学科内容综合教学策略。课堂中教师创设能感受到空气吗的探究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进行感官体验,通过扇动纸张感受空气流动,观察塑料袋鼓起现象;接着分组设计控制变量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特性,如倒扣杯子入水、气球充放气等现象。然后联系数学知识,测量不同容器中空气体积,绘制简易比例图表;继而结合语文学习,阅读关于大气层形成与空气组成的科普文章,撰写小报告。再拓展至地理领域,探讨不同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程度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后延伸至历史文化,了解古人对空气认识演变历程,甚至进行美术创作,制作风车模型或绘制风的旅行图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空气特性科学认知还建立起学科间知识联系,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家长可参与课后延伸,带领孩子观察天气变化与空气质量关系或一起制作简易空气净化器,感受科学与生活联系。当地气象站工作人员受邀进校园,为学生讲解空气监测与环保故事,搭建校外学习平台。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研究对策探讨,旨在推动教育理念转变与教学方式创新。深化素养导向跨学科教学理念,是实践创新思想前提;构建系统完善跨学科课程体系是实践推进基本保障,优化多元协同跨学科教学策略,是实践实施关键环节。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实践体系。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实践评价机制,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深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高建会.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研究对策[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6):89-90.

[2] 范振威.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研究对策[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