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李彩云
南安市石井中心小学
引言:目标导学作为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朝着既定方向努力学习。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人文素养任务,目标导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探究从设计策略、实施路径与优化方法三个维度展开,期望能够探索目标导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价值,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目标导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设计策略
目标导学设计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教材特点,构建科学合理导学框架,小学语文教师先应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每节课学习重点难点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操作子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理解学习任务。目标设计须注重层次性,从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到口语交际、习作表达逐步提升难度,满足不同学习阶段需求,同时目标表述应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理解接受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术语。
目标导学设计还应注重趣味性与挑战性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设置悬念问题、创设情境故事等方式,使导学内容生动有趣,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小蝌蚪成长之旅任务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目标导学设计应体现差异化原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与拓展目标,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情灵活调整目标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目标导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考虑资源配置问题,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选择适当教学资源为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二、目标导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路径
目标导学实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前、课中及课后全过程环节,确保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前阶段教师应设计导学提纲或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形成初步认知。课中阶段教师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清晰呈现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期待,目标呈现方式应当多样化如多媒体展示、任务单引导或问题导入等,但应确保目标描述具体可感。随后教师根据目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构建清晰学习路径,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主要通过提问启发、适时点拨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目标梳理知识要点,反思学习过程强化学习成果,课后阶段教师设计拓展性作业促进知识迁移应用,实现课内外学习贯通。
以四年级上册第 26 课《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目标导学实施应当围绕理解西门豹智慧解决民生问题过程这一核心目标展开,课前教师设计预习导学单,引导学生查阅西门豹相关历史资料,思考西门豹用什么方法解决邺地迷信等问题。课堂伊始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展示邺地干旱场景,设置悬念“聪明能干西门豹如何让百姓摆脱困境”激发学习兴趣,随后清晰呈现本课学习目标:认识理解课文重点词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会西门豹解决问题智慧。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勾画不理解词句,标记感兴趣内容完成初步文本解读,随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西门豹为何要把巫婆扔进河里”“为何说西门豹很聪明”等核心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西门豹借扔巫婆揭露骗局,震慑贪官解决民生问题智慧。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教师适时引导,帮助理清西门豹处理问题三个步骤:识破骗局、惩治贪官、修建水渠,体会其勇于挑战权威为民办实事精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目标导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优化方法
目标导学优化需围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目标引领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改进,先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全面检验目标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评价维度应包括知识理解、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平衡关注学生进步与成长,目标优化应强化课堂互动设计,增加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机会促进思维碰撞与知识建构。互动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如问答探究、合作研讨等,但核心在于激发思考、深化理解,同时教师应整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料、音像材料等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内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尤为重要,微课视频、学习平台等能有效提升导学效果,目标导学优化还应强调反思改进机制,教师通过教学记录、课后反思等方式不断完善导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提升专业能力。
以五年级下册第 16 课《田忌赛马》教学为例,目标导学优化应当体现于多个环节,基于本课文特点教师设定认识理解田忌赛马故事内容,体会孙膑智谋与田忌勇于接受建议品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等学习目标。优化过程中教师先改进目标呈现方式,不再简单板书或口述而是设计赛马智谋挑战赛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确立学习目标,增强目标认同感。优化自主学习环节设计层次性学习任务单,包含基础阅读 ( 找出故事关键情节 )、深度思考 ( 分析孙膑方案为何能获胜 )、拓展应用 ( 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灵活应对困难 ) 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改进互动交流方式,采用思考—讨论—辩论—总结模式,组织学生围绕“孙膑方案是否公平”“田忌接受建议表现出怎样品质”等核心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促进思维深化。创新评价反馈机制设计智慧星评价表,学生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同时开展最佳解读奖、创意思考奖评选活动激发学习动力,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用智谋解决问题相关故事,建立智慧锦囊资源库,促进知识迁移应用。整个优化过程中教师注重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生可通过平台提交作业、参与讨论并查阅资料,拓展学习时空提升学习效果。
结论:目标导学作为有效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实施与持续优化能够显著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明确具体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实施目标导学路径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元优化目标导学方法则能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目标导学与学科特点融合路径完善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马秀倩. 项目导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风采童装,2024(6):0076-0078.
[2] 陈梅 .”六环节目标导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J]. 语文课内外 , 2020.
[3] 王勤海.”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读与写:上旬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