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黄晨

新干三中 331300

摘要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显著价值,本文结合典型案例系统阐述探究式学习在化学课堂中的实践路径,包括情境创设、实验设计、协作探究、生活联结及反思评价五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探究式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协作探究;生活联结

引言: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重要使命,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实验结论,缺乏对科学本质的深度理解,探究式学习强调“做中学”,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验证的实践活动,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系统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探究式学习价值

(一)突破认知局限

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突破固有的认知局限,还能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当学生们面对一个全新的化学问题时他们会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寻找新的信息和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难题,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和假设,从而深化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探究式学习还能够促进跨学科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增强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实验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收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强化应用能力

探究式学习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知识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学习的框架下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或改善这些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也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世界中找到知识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发展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在探究式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趣味性的真实情境是关键,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活、科技等领域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将其巧妙融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从而激发其探究欲望,比如在《水的净化》教学中教师可展示不同水质样本,结合当下水资源污染的新闻报道创设“如何将受污染的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清洁水”的真实情境,学生在面对这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挑战性的问题时会主动思考水的净化方法,探究动机被有效激发,为后续深入学习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原理和方法奠定良好基础。

(二)优化实验设计,培养科学思维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优化实验设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实验更具探究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比如在《空气》的教学中,对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传统实验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使其更环保、更精确,学生经过讨论和尝试设计出利用注射器等器材改进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来测定氧气含量,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强化协作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协作探究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促进深度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协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拓宽思维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金刚石、石墨和C₆₀》的教学中教师布置“探究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协作探究任务,学生分组后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₆₀的结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其性质差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种协作探究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联结生活实际,拓展应用视野

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将两者联结起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拓展其应用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燃烧和灭火》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分析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出合理的灭火建议,这种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结论:

探究式学习通过情境创设、实验设计、协作探究、生活联结及反思评价等策略,将初中化学课堂转化为科学探究的实验室,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工具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构建“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空间,推动初中化学教学向更高效、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饶福明.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思考与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29):113-115.

[2] 顾诗祎.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2025.

[3] 梁荣平.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 20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