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不同计价模式下工程概预算对比分析

作者

刘佩锋

辽宁中大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单位邮编:1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不断发展与管理体制的持续完善,工程计价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向市场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工程概预算作为项目投资决策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其编制方式和精度对工程管理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从当前主要采用的几种计价模式出发,分别分析定额计价、清单计价、总价合同计价以及EPC总承包计价等模式在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应用特点、优劣势及适用条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不同计价模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数据来源、计算方法、价格形成机制和风险承担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比较,探讨其对工程造价控制、资源配置效率、项目执行风险的影响,为工程项目管理者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项目中选择合理的计价模式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工程计价模式将呈现多元化与智能化趋势,概预算编制也将向精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计价模式;定额计价;清单计价;总承包

引言

工程概预算是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及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效率。在不同的计价模式下,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逻辑、依据标准、计价方法、控制目标以及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以统一的定额标准为基础,强调规范化与可控性,而清单计价更侧重于市场化、透明化;总价合同计价则突出成本控制和合同履约的完整性,而EPC总承包模式则体现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的特征。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开放和制度创新的推进,工程计价方式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灵活化的特征。因此,深入探讨不同计价模式下工程概预算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对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影响,对于提升项目投资决策水平、优化造价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工程概预算特征分析

定额计价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最早采用的一种计价模式,其以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统一定额标准为依据,对项目各项工程内容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量价计算。这种方式具有高度规范性和可复制性,便于工程主管部门对项目造价进行审查和比较。定额计价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工程量清单与配套定额直接生成造价总额,计算过程严格依照定额规定,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统一性。但由于定额标准往往滞后于市场实际,且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不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支出存在偏差。同时,该模式下的预算数据较难实现动态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变更,原定预算难以完全适应新的施工条件,容易引发合同纠纷和造价超支。因此,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工程项目中,定额计价逐步被其他更加灵活的模式所替代,但其在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工程等对预算管理严格要求的领域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预算编制的影响

清单计价模式是以项目施工图纸为基础,由建设单位编制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并由投标人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成本核算进行单价报价,从而确定项目总造价的一种方式。该模式于2003年在我国正式推广,其核心在于“量价分离”原则,即由招标人控制工程量,由承包人自主报价单价。这种模式更加强调市场竞争机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实现价格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公平竞争,能够有效遏制人为造价干预行为。清单计价提高了承包商的主动性和风险识别能力,有助于提升整体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然而,在清单编制不完整、图纸不清晰、项目边界不明确的情况下,清单计价容易引发合同执行中的争议,尤其在变更、签证等环节容易形成灰色地带。此外,清单计价对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工程识图、清单编制、市场分析与造价预测能力,因此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三、总价合同计价模式对概预算的控制机制分析

总价合同计价是指在合同签订前,双方基于项目设计和技术要求达成一致的总价,不再随实际工程量的变化进行结算调整,除非合同中明确约定的特殊变更情形。该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实现造价的事前控制,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预算失控现象,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明确的支出预期。对于业主单位而言,总价合同有助于锁定投资成本、控制项目风险;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其收益主要取决于成本控制和施工效率,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然而,在项目设计深度不足、前期资料不全的前提下,采用总价合同可能导致合同签订后实际情况与预算数据严重不符,进而引发履约困难和合同争议。特别是在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中,技术条件、施工组织方式、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均会影响实际工程量和施工成本,此时固定总价的灵活性较差,容易对双方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总价合同更适用于设计成熟、需求明确、变更可能性较低的项目,而在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中则需谨慎采用。

四、EPC总承包计价模式的预算整合特征

EPC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之一。其核心在于由总承包单位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总价控制和统一管理,建设单位只需向一个合同主体负责。在EPC模式下,概预算的编制通常由总承包方在设计阶段进行,并贯穿设计优化、材料采购及施工全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整合性。预算编制不仅包括工程造价,还涵盖设备采购费、服务费、管理费等各项成本,体现出预算管理的一体化与全过程控制。EPC模式下预算编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根据设计调整和采购条件实时优化,符合现代工程项目快速响应与动态控制的管理需求。同时,该模式也提高了承包单位的责任边界与项目执行能力,对预算编制的专业性和预测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EPC模式有利于提高预算控制效率,但也存在业主对造价失去直接控制权的风险,一旦合同管理薄弱或缺乏有效监控机制,可能导致预算信息不透明或成本核算失控。因此,建设单位在选择EPC模式时需加强预算审核能力和项目监管力度,确保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有机统一。

五、结论

通过对不同计价模式下工程概预算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各类计价模式在适用对象、计价依据、预算编制方式、成本控制能力以及项目管理需求等方面各有特点。定额计价注重规范性与统一性,适用于管理要求较高的政府项目;清单计价强调市场化和透明度,适用于竞争性强、管理规范的工程项目;总价合同计价适合设计成熟、风险可控的项目,便于成本封顶与投资控制;EPC总承包计价则体现全过程整合控制,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的一体化管理。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应结合项目类型、规模、复杂度以及管理能力等因素,科学选择合适的计价模式,并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与制度体系,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未来,随着大数据、BIM、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概预算编制将更加依赖数字化平台和智能算法,不同计价模式将进一步融合发展,呈现出更加灵活、科学、高效的管理趋势。

参考文献

[1]吴江华.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研究[J].营销界,2019,(46):87-88.

[2]刘琳,罗超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9,(29):159-160.DOI:10.16248/j.cnki.11-3723/u.2019.29.071.

[3]段又心.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审计研究[D].长江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