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活动的小学生品德培养路径探索
董小铭
广东省茂名市福华小学 525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个体的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具有深远影响,体育活动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本文深入剖析体育活动与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内在联系,并从营造良好氛围、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教师引导、拓展实践活动、完善评价体系五个维度系统探索基于体育活动的小学生品德培养路径,希望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活动;小学生;品德培养;教育路径
引言:品德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展现良好行为和价值观的内在品质,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是品德教育的黄金阶段,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还为品德培养提供了独特且有效的平台,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竞争,面对成功与失败,这些经历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感、自律意识、坚韧意志等优秀品德,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体育活动与品德培养的融合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实施,所以探索基于体育活动的小学生品德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活动与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内在联系
(一)体育活动提供品德实践场景
体育活动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行为实践机会,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承担责任,这些都为良好品德的养成提供了真实的锻炼平台,比如在球类比赛中学生必须学会倾听指挥、配合队友、公平竞争;在接力赛跑中学生要懂得信任同伴、顾全大局,这些情境中的行为选择和人际互动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通过反复的实践与体验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冲突与协作中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逐步形成稳定而积极的道德品质,使品德教育从单纯的理论传授转变为可操作、可感知的实际行动。
(二)体育活动促进品德认知发展
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也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道德认知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面对各种情境问题,如比赛规则的理解与执行、胜负结果的接受与反思、个人利益与集体荣誉之间的权衡等,这些问题有助于他们深入思考什么是公平、公正、诚信和尊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反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类行为背后的道德意义,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道德认知体系,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认知发展路径使学生更容易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认同,进而指导其日常行为,实现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
(三)体育活动激发品德情感共鸣
体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其道德情感的深度与广度,在激烈的竞赛中,胜利带来的喜悦、失败带来的情绪低落、团队合作中的归属感以及努力拼搏后的成就感都是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对自我与他人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同情心、同理心和责任感,当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同伴的努力、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时他们的道德情感也随之得到升华,体育活动中所传递的奋斗精神、坚持不懈、尊重对手等正能量,也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认同,进一步强化其正向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体育不只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洗礼,成为小学生品德成长的重要助推力量。
二、基于体育活动的小学生品德培养路径
(一)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品德渗透意识
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活动中品德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品德教育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体育精神与品德教育的紧密联系,展示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拼搏、团结、自律等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开展以体育品德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品德的认识,教师要以身作则,在体育教学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风范,如遵守规则、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等,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行为。
(二)优化课程设计,挖掘品德教育资源
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元素,将品德培养目标有机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比如在设计接力赛课程时要传授学生接力跑的技巧,更要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责任担当,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增加一些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体育项目,如拓展训练中的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通过这些项目培养学生的信任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创设生动有趣的体育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体验品德的重要性,提高品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强化教师引导,捕捉品德教育契机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教育素养,增强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品德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品德教育契机,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良好品德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这些积极行为;当学生出现违反规则、自私自利等不良行为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比如在足球比赛中有学生故意犯规阻止对方进攻,教师要立即暂停比赛,向学生讲解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公平竞争的原则,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违反了体育道德,也不利于自身品德的发展。
(四)拓展实践活动,丰富品德体验形式
除了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学校还应积极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实践、体验品德内涵的机会,定期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和公益体育赛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体育社团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品德体验,提升品德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品德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品德评价体系是保障品德培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应涵盖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规则意识、拼搏精神、责任感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要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品德行为,发现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监督;将品德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品德修养,促进品德的持续发展。
结论:
体育活动为小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通过营造良好氛围、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教师引导、拓展实践活动和完善评价体系等路径能够有效实现体育活动与品德培养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基于体育活动的小学生品德培养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康体魄的新时代小学生贡献力量,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黄美妙.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路径研究[J].体育视野, 2023(16):35-37.
[2] 冯妍.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的常州市钟楼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路径优化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3.
[3] 邓文辉.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小学生体育品德的探究[J].东方文化周刊, 2023(9):52-54.
[4] 毛晓花.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新路径:体育文化育人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4).
[5] 任海江[1];王沐阳[1];丁善鑫[1].体育品德评价体系构建探索:课程,活动与社团的融合路径[J].中国学校体育,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