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研学资源对中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研究
任英
泾川县教育局,甘肃 泾川 744300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双减背景的中学生研学旅行与综合素养提升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PL[2023]GH2037 )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要形式。研学旅行不仅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更能借助实际场景与资源,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素养培养。位于陕西省泾川县的王母宫及周边地区,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以及红色教育资源,为中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将以泾川县王母宫为例,探讨该地区的研学资源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泾川研学;王母宫;综合素养
引言: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更有助于在知行合一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泾川县独特而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精心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研学实践课程,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挖掘泾川县王母宫研学资源的独特价值
泾川县王母宫所在地不仅是中华人文始祖西王母的诞生地,更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泾川王母宫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元封元年,迄今已有2100余年。这里不仅保存了关于西王母的诸多神话传说,更延续了“三月三”庙会等独特的民俗活动,是一处集道教文化、民间信仰与自然崇拜于一体的文化圣地。2008年,泾川王母宫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海内外华人西王母信仰的中心,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除西王母文化外,泾川县域内还分布着南石窟寺、罗汉洞等保存完好的古代佛教石窟遗址,为学生研习石窟艺术、了解佛教传播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泾川也曾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各类文物古迹见证了这段割舍不断的历史。此外,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泾川温泉等一批优质的自然生态教育资源,与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泾川独具特色的研学版图。
二、设计与泾川资源相匹配的中学研学课程
基于泾川丰富而独特的资源禀赋,在组织中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地设计研学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研学实践的育人功效。以泾川王母宫为例,结合中学生已具备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前对西王母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在研学活动中带着问题深入探究,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全面而立体的认知。
为更好地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求,研学活动还可采取分组实施的方式。初一学生可以通过采编西王母神话故事,培养文化认同感;初二学生则可对各类文化符号进行考察解读,提升人文素养;而初三学生则可尝试围绕西王母文化资源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锻炼创新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泾川的其他研学资源同样可为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生动素材。例如,结合美术与历史课程考察南石窟寺、罗汉洞石窟艺术,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传播与宗教演进的关系;而走访古丝绸之路遗迹,则能帮助学生认识古代商贸活动对于文明交流的重要性。自然生态资源如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泾川温泉等,则是开展地理、生物等学科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而吴焕先烈士纪念馆一类的红色教育基地,则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供了沃土。
三、在研学实践中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
通过科学设计研学课程,合理利用泾川县丰富的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资源,能够在研学实践中多维度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探寻西王母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泾川王母宫作为中华人文始祖西王母的降生地和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信仰内涵[2]。在研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王母宫,聆听当地文化讲解员娓娓道来的神话故事,参与“三月三”民俗活动,亲身感受西王母文化的魅力。通过对西王母及相关人物事迹的探究,学生不仅能了解神话传说的起源与发展,更能体会先民精神世界的恢弘与丰富,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追寻西王母这一人文始祖的脚步中,学生将逐步确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这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察石窟艺术,提升人文修养
泾川县境内分布着南石窟寺、罗汉洞等保存完好的古代佛教石窟遗址,这些石窟不仅见证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更以精湛的雕塑艺术彰显出古人的智慧结晶。通过研学实践,学生不仅能近距离欣赏石窟造像的艺术魅力,更能借助文物古迹探寻佛教东传的历史脉络。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思考宗教、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多元视角分析石窟艺术的文化内涵。这一实践过程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美学视野,提升其艺术鉴赏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提升人文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体验农耕生活,培育责任意识
泾川不仅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更保留了皮影戏、剪纸等诸多传统农耕文化遗产。通过研学实践,学生可以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作物的播种、耕耘与收获,在劳作中体验农耕生活的艰辛。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采访当地农民,了解传统农具、农艺的应用,学习皮影戏、剪纸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感受劳动创造的快乐。这一系列农耕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切身感悟劳动之不易,更能唤起他们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朴素情感。在与泥土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步确立起对土地的责任意识,培育起孝敬父母、回馈社会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总之,泾川县域内的研学资源可谓丰富而独特,这为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难得的实践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人文之美、体验科学之妙、传承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定能在实践体验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竞波,张婵娟,蔡晶.中小学研学旅行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析[J].教师,2025,(08):32-34.
[2]马国哲.如何依托现有资源开展多样化旅行研学的探索[J].中原文化与旅游,2024,(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