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新探

作者

沈绍铨

福建省长汀第一中学 省市邮编:366300

摘要:在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分析了任务群与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契合点,探讨了当前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教学策略,旨在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群;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

引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强调以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象和文化内涵。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深入理解诗歌。将任务群与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相结合,能够为高中诗歌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一、当前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批注缺乏深度

批注深度匮乏状况于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情境下有所呈现,部分学生于批注诗歌之时,暴露出这般批注深度不足问题,他们往往仅滞留于对字词表面意涵的浅显理解境地,诸如只是简简单单解释某个生僻字词之意蕴,又或是直截了当地阐述诗句之大致意思,再或者只是单纯表述对诗歌情感之初步感受,像“这首诗很悲伤”“诗人很喜悦”这般笼统之表达。然而,对诗歌意象、意境以及艺术手法等层面之深入剖析却为他们所缺失,须知诗歌里之意象常常蕴含丰富象征意义,意境乃是诗歌整体营造出之独特氛围,艺术手法更是诗人用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之关键手段。但因学生未能深入挖掘这些层面,导致批注内容极为浅显,无法真正领会诗歌所涵括之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难以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二)批注方法单一

部分学生于诗歌批注之际,呈现出批注方法单一之态势,主要局限于圈点勾画与简单批注之类方式,对批注方法之系统学习及灵活运用有所缺乏。要知道圈点勾画不过是对重点字词或语句予以标记,简单批注亦只是对内容做简要说明罢了,比如他们极少运用联想、想象、比较等更丰富之批注方法,要晓得联想与想象可助学生拓展思维,从诗歌里引申出更多情感与意境,比较则可将不同诗歌或同一诗歌之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更深切理解诗歌。批注方法之单一性,严重影响批注效果,致使学生对诗歌之理解不够全面与深入。

(三)缺乏任务引导

于传统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布置批注任务,却缺失明确任务引导与目标设定,使得学生在批注进程里,仿佛于无灯塔指引之海洋航行,极易迷失方向,不知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批注,是关注诗歌语言、情感,还是意象、艺术手法等。此种缺乏针对性之批注,导致学生批注缺乏系统性与条理性,像有的学生批注时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批注语言,一会儿又跳到情感,未能形成完整批注思路,长此以往,学生批注能力难以获得有效提升,诗歌教学效果亦会大打折扣。

二、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一)设计明确的任务群

在诗歌教学范畴之中,对于学生理解深度提升至关重要的、设计一系列具有关联性且存在层次性的任务群一事,如“诗歌意象探究任务群”这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里意象及其背后所蕴含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的任务群,“诗歌情感体悟任务群”这种侧重于让学生感受诗人借文字所传达情感世界的任务群,以及“诗歌艺术手法分析任务群”这般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技巧与美学特征的任务群等的设计,便是关键所在。以“诗歌意象探究任务群”为例,教师所布置的一系列具体任务可如下这般:首先被要求的是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像《静夜思》里“床前明月光”中“明月”这一重要意象;接下来要做的是分析这些意象所具备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例如月亮于中国古典诗歌里常常象征思念之情;最后则需探讨这些意象在营造意境过程里所起到的作用,比如探讨如何凭借描绘明月来表达诗人的乡愁。这类任务不但有助于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理解诗歌,而且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那种能力,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并且,借助这种经过有组织设计的任务群,学生们能够系统地开展学习并把所学知识予以应用,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链条,从而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拥有的艺术魅力。

(二)传授多样的批注方法

为实现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以及思维水平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多种诸如赏析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和比较式批注等的批注方法。在赏析式批注方面,由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从语言、意象、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等众多方面,对诗歌展开细致入微的品味与分析。比如在解读杜甫《春望》时,可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所展现出的语言之美切入,进而探讨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质疑式批注,旨在鼓励学生针对诗歌中的字词、语句乃至整体观点提出疑问,就像思考为什么李白会说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般表述,以及这表述背后究竟有着何种深意。联想式批注,则是让学生基于诗歌里的某个意象或情感,联想到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譬如由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联想到古代文人所秉持的隐逸生活理想。比较式批注,是引导学生将同一诗人不同作品或者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拿来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异同之处,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例如,通过对比李清照处于不同时期的作品,来体会她心境所产生的变化。借由多样化的批注方法,学生不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而且还能锻炼自身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下坚实基础。

(三)组织小组合作批注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批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例如,在学习一首新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初步批注,然后分组讨论各自的观点。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共同探讨最佳的批注方案。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积极参与,适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分析《登高》这首诗时,有的学生可能关注到诗句中的自然景象描写,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注重诗中表达的情感。通过分享各自的视角,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此外,小组合作批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知角度。在这种互动式的环境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看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平台。

结论

在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设计明确的任务群、传授多样的批注方法、组织小组合作批注、结合任务群进行评价以及拓展诗歌阅读资源等创新教学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完善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诗歌批注式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春城.新课标背景下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2025-04-16].

[2] 刘礼娜.《乡土中国》批注式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2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