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机械加工厂数控设备关键部件磨损分析及维修策略

作者

吴国平

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10

摘要: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设备已成为机械加工行业的重要生产工具。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数控设备关键部件的磨损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本文针对机械加工厂数控设备的轴承、导轨、丝杠和齿轮等关键部件进行磨损分析,探讨了这些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磨损形式及其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策略,包括预防性维护、精度检测、及时修复和更换等措施,旨在延长数控设备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数控设备;关键部件;磨损分析;维修;精度保持

引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其中高档数控机床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数控设备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确保数控设备的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有必要对其关键部件的磨损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维修策略,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1机械加工厂数控设备关键部件磨损分析

1.1轴承磨损分析

数控设备轴承在长期运转过程中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复合作用,同时还要经受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这些力的持续作用导致轴承钢球与内外圈的接触面发生磨损,主要表现为接触面的麻点、剥落和凹坑。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如果润滑不良,会加剧磨损速度,导致轴承内部温度升高,进而加速润滑油的劣化,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轴承座配合面的跳动会引起轴承受力不均,造成局部承载面过度磨损。当环境中存在粉尘或切削液混入轴承内部时,这些杂质会在钢球与滚道之间形成研磨作用,加速轴承的磨损过程。长期磨损会导致轴承内外圈与钢球之间的间隙增大,使设备在运行时产生异常振动和噪声,最终影响加工精度。

1.2导轨磨损分析

导轨作为数控设备的关键运动部件,其磨损主要发生在滑块与导轨面的接触区域。由于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反作用,导轨承受着持续的冲击和摩擦,特别是在快进快退时的瞬时加减速过程中,滑块与导轨之间的动态负荷较大。导轨表面会出现细小的划痕和凹坑,这些损伤会逐渐扩大形成磨损带。导轨硬度不足或者表面处理不当会加剧磨损程度,尤其是在重载加工时更为明显。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往往发生在工作行程较为集中的区域,这种局部磨损会导致运动精度下降,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另外,导轨防护措施不当导致切削液和碎屑的侵蚀也会加速磨损。

1.3丝杠磨损分析

丝杠螺母副是数控设备实现精确进给的核心部件,其磨损主要表现在螺纹工作面上。在往复运动过程中,丝杠与螺母之间的滚珠不断循环滚动,造成螺纹表面的疲劳磨损。当预紧力调节不当时,会加剧丝杠与螺母之间的摩擦,导致局部发热和加速磨损。长期使用后,丝杠螺纹的节距会发生变化,螺纹表面会出现光滑的磨损带,严重时会形成台阶状磨损。丝杠的不均匀磨损主要集中在使用频率较高的行程段,这种局部磨损会导致进给精度降低,出现定位误差。

1.4齿轮磨损分析

数控设备传动系统中的齿轮长期在高速运转和负载条件下工作,其磨损主要发生在齿面接触区域。齿轮在啮合过程中,齿面之间的滑动摩擦会导致表面材料逐渐剥落,出现点蚀和疲劳剥落现象。齿轮运转时如果存在轴向或径向跳动,会造成齿面承载不均匀,导致局部过度磨损。在润滑不良的情况下,齿面会产生划痕和黏着性磨损,严重时会出现齿面擦伤和变形。高速运转产生的离心力会使润滑油难以充分进入啮合区域,加剧齿面的磨损程度。另外,齿轮装配精度不够或者中心距发生变化,也会导致齿轮啮合时产生额外的冲击载荷,加速齿面磨损。

2 机械加工厂数控设备关键部件维修策略

2.1轴承维修策略

针对数控设备轴承的维修,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预防性维护制度。需要定期对轴承进行润滑油检查和更换,选用合适等级的润滑油,避免润滑不良导致轴承过早失效。在日常维护中,应定期使用测振仪检测轴承的振动值,通过振动频谱分析判断轴承的运行状态。当发现轴承座温度异常升高或者运转有异响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轴承的更换工作必须在无尘环境下进行,更换前要仔细检查轴承座的圆柱度和同轴度,确保新轴承安装的基础精度。安装新轴承时,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预热安装,避免冷装对轴承造成损伤。同时要严格控制轴承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维修后要对轴承进行试运转,检查轴承的温升和振动情况,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建立轴承使用寿命档案,记录每个轴承的使用时间、维修记录和更换周期,为预测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2.2导轨维修策略

导轨的维修策略需要从预防和修复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导轨保养制度,每次要对导轨表面进行清洁,去除切屑和灰尘,并检查防护罩的完整性。定期检查导轨的平直度和平行度,使用千分表和水平仪进行测量,发现偏差及时调整。对于滚动导轨,要定期检查滚珠循环系统的完整性,确保润滑脂的充足供应。当发现导轨局部磨损时,可以采用研磨或刮削方式进行修复,但必须确保修复后的导轨表面硬度和粗糙度满足要求。对于严重磨损的导轨,需要考虑更换导轨片或整体更换。在更换导轨时,要特别注意基础平面的找正和校准,确保新导轨安装的基础精度。导轨的维修还包括对擦拭板和防护装置的检查和更换,确保导轨能够在清洁和得到充分保护的环境下工作[2]。

2.3丝杠维修策略

丝杠的维修策略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性维护和精度保持。首先要建立丝杠的定期检测制度,利用激光干涉仪等精密仪器检测丝杠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对丝杠的预紧力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确保预紧力在合理范围内。发现丝杠有异常噪声或振动时,需要立即检查丝杠的同轴度和螺母的间隙。在维修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拆装工序,防止丝杠表面受损。对于出现局部磨损的丝杠,可以通过调整螺母预紧力或更换螺母来临时改善精度。当丝杠磨损超过允许值时,必须及时更换。更换丝杠时要注意保持原有的安装基准,确保新丝杠的安装精度。同时要检查丝杠支撑轴承的状态,必要时同步更换。维修后要进行空运行和定位精度检测,确保丝杠传动系统的精度满足要求。

2.4齿轮维修策略

齿轮系统的维修策略需要重点关注传动精度的保持和磨损控制。首先要建立齿轮定期检测制度,使用齿轮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齿轮箱进行定期油液分析,通过检测油液中的金属颗粒含量来判断齿轮的磨损状况。当发现齿轮有异常噪声或振动时,需要立即检查齿轮的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对于轻微磨损的齿轮,可以通过调整中心距或更换轴承来改善啮合状况。当齿轮磨损严重时,必须成对更换齿轮。在更换齿轮时,要严格控制装配精度,确保齿轮的中心距和轴向窜动量在允许范围内。维修后要进行试运转,检查齿轮传动的噪声、振动和温升情况。建立齿轮维修档案,记录每对齿轮的使用时间、维修历史和更换周期。加强对齿轮箱密封性的维护,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齿轮箱。定期检查和更换齿轮箱的油封,确保润滑油不会泄漏[3]。

结束语:

通过对数控设备关键部件的磨损分析和维修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机械加工企业更好地理解设备磨损规律,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建议企业重视预防性维护,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做好维修档案管理。同时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维护保养水平,从而实现设备性能的持续稳定,保障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武瑞梅.农业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08):153-155+168.

[2]陈静.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异常诊断的处理与预防研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3,59(11):151-153.

[3]陈斌.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探究[J].新型工业化,2022,12(09):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