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货运作业劳动安全管理的思考
王陶
身份证号码:150103197712171027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50
铁路运输生产是集各种设备不间断运营,以及所有职工不间断作业于一体的大系统,铁路安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作业行为是否标准,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科学有效。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和货运组织改革的不断推进,货运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业中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引起事故的隐患较大。因此调研,探讨增强货运系统劳动安全的风险防控,改善和优化劳动安全管理状态,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减少劳动安全风险十分重要。
1铁路货运作业劳动安全管理现状
铁路货运作业劳动安全管理主要依靠完善的监督管理规章制度、作业人员落实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措施的执行力、自觉性,以及管理人员的监督、引导,实现劳动安全的有效管理。目前,货运作业劳动安全管理纳入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结合人身伤害事故案例、日常安全检查等信息,采取定量、定性等方式,分专业、分层次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实现对关键岗位、作业环节劳动安全风险控制。针对现场作业劳动安全问题发生的可预测性,制定岗位工作标准、重点工作的工作流程,并通过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的提高,实现安全自控、互控和他控,减少作业过程中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结合各种人身伤亡事故、日常安全检查隐患和现场调查,全面识别可能导致人身事故的岗位及关键作业。经排查,涉及劳动安全工种主要有货运员、货装值班员、专用线货运员、装卸人员、装载机司机、司索工等岗位,货运系统劳动安全关键作业和安全隐患如表所示。
2货运作业劳动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作业劳动安全管理作为铁路货运生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人、设备、环境、管理的影响,由多工种协同作业、多环节安全互控,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从实践来看,安全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识别研判不准确、管理薄弱、职工职业素养与需求之间差距较大等是影响货运作业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
2.1人的因素。
2.1.1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防护技能。一些作业人员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对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存在侥幸心理;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简化作业;岗位技能不扎实,应变能力较差,未掌握相关安全作业标准和防护知识等。
2.1.2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部分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缺乏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2.1.3作业标准不落实。一些员工不遵守安全规章,简化作业。例如,进入场站站车、路企交接检查作业侵入临线限界;装卸车安全注意事项布置不清楚;防护用品、用具使用不规范,未设防护信号进行装卸作业;隔离开关操作,不按规定穿戴、使用规定和经检测的防护用具,以及机械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等。
2.2设备的因素。设备设施修管用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装卸机械设备专业检修人员,使一些装卸设备超检修期或带病运行;装载机、叉车警示报警器作用不良;跳板、渡板规格质量不符合要求,抗压力差,渡板背面无卡板或销钉;各处所、机械灭火器配备不足或失效等。
2.3环境的因素。
2.3.1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场区划分货区货位不合理,码放货物有倒塌危险,作业通道安全距离不足;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灯具作用不良;多台机械同时作业时安全间距不足等。
2.3.2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高温天气进行室外作业。
2.4管理的因素。
2.4.1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安全措施有待完善。劳动安全管理岗位职责不清;未根据实际制定劳动安全互控联防相关制度、措施;风险点研判不准确,控制措施不全面;应急预案及响应涉及劳动保护的内容存在缺陷。
2.4.2班组管理较为薄弱。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缺乏监督检查,班组的互控、他控作用发挥不够;劳动安全管理专职人员素质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处理问题缺乏主动性、快速性,未做到闭环管理等。
2.4.3工作安排不尽合理。不按规定配齐作业人员,劳动组合不合理。如:货检站货检人员长期缺员,不能落实“双人双面”检查要求,货检员兼职车号员。
2.4.4教育培训不足。劳动安全警示教育未引入年度、月度培训计划机制,典型事故案例教育没有实质性开展;未定期组织安全防护知识学习和实做演练;装卸安全员未经专门培训上岗;特种作业等人员未持证上岗等。
3确保货运作业劳动安全的对策
铁路货运作业劳动安全秉承“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过程控制、应急处置”的管理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可行的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在事故发生前,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达到风险持续可控。
3.1强化职工劳动安全风险意识培育
3.1.1开展安全警示和责任意识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交接班会、反思座谈、事故案例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管控能力;充分发挥铁路安全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促进人、机、环境的和谐,激发职工共保安全的自主意识,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3.1.2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针对不同职工业务素质的差异,除加强日常规章、安全控制措施的学习外,还应采取现场讲解或开展针对性专业技能培训,掌握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
3.1.3规范作业标准。上线作业时,加强与防护人员的联系,顺线路检查或横越线路时,遵守安全规定。接车及装卸作业时,检查线路安全距离、停止作业车作业;认真召开车前会,按规定设置防护信号,指导装卸人员落实作业标准和佩戴、使用完好及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及时清理作业区闲杂人员;机械作业严格落实警戒区设置、减速鸣笛等安全操作要求。
3.2强化设备运用管理
3.2.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设备修管用及考核办法的修订工作,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
3.2.2提高设备运用质量。对装卸设备、货运计量检测设备认真做好日常保养、大中修,以及年度检定、检测工作,对新投入和改造搬迁设备,严格使用验收、调试、交接工作。同时,对设备问题严格责任落实,保障设备动态达标。
3.3改善装卸作业环境
3.3.1合理分区。根据货运设备、装卸机具和办理货物种类、数量合理划分各种品类货物的作业区域和货位,标号管理。
3.3.2严格堆码标准。强化装卸人员货物堆码标准落实,按货区货位规定摆放,符合消防要求分类、分批、分垛码放,稳固整齐,留有通道。
3.3.3改善照明设备。加大对作业场所夜间照明设施的改造和建设,配齐个人夜间作业必备照明、反光防护服等物品,保证夜间作业人身安全。
3.4加强劳动安全管理
3.4.1完善安全管理职责。按照劳动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配齐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将劳动安全逐级负责管理内容纳入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和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中对劳动安全的定量检查和考核,形成劳动安全管理工作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共保机制。
3.4.2提高营业室安全管理效能。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劳动安全问题突出多发作业点、作业班组的集中检查,严肃处理性质严重的劳动安全事件,强化现场劳动安全动态管理过程控制,并通过安全分析会、专项整治等活动及时总结人身惯性违章和事故隐患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3.4.3加强岗位安全联防互控。构建岗位职工自控、班组内部互控、工种之间联控的安全“三控”网络,明确班组内部各工种、各岗位间的联防关系及互控责任。对违章违纪问题,实行“一事多追究”,既要追究责任者的责任,还要连带追究互控人、监控人及包保人的相关责任,强力提升班组职工的互控意识和团队意识。
3.4.4重视培训工作。推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仿真教学等多种有利于提高货运干部职工素质的培训教学方式,对新工、转岗、改职人员和特种操作人员,以及重点岗位、关键作业加大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自保能力。
3.5抓好闭环风险管理
闭环管理是目前铁路遵循的一种风险管理模式。正确运用闭环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和超前防范,严格落实“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可以使铁路劳动安全工作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对确保人身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3.5.1加强风险预判。定期结合人身安全事故通报、货运检查安全信息和季节性安全特点,剖析在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作业标准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研判货运作业劳动安全风险关键项点,研究控制风险防范的对策,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
3.5.2加大实施检查。对劳动安全风险预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生偏离整治目标的,及时予以纠正;对防范对策的可控性、可行性进行评价。
3.5.3强化问题整治。通过风险控制、对策评价和问题整治情况,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及时改正不符合现场实际的防范对策,提升劳动安全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确保铁路货运作业劳动安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但应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事前防范、制定措施,还应不断改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研究新的作业模式,优化作业流程,探索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有效降低现场货运人员作业强度,提高劳动安全
保障系数,才能逐步解决劳动安全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货运作业劳动安全有序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