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蝶类资源调查研究
蔡敬康 张义 朱近榕 程远滢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
1 引言
蝶类属于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锤角亚目(Rhopalocera),全球现存约 14000余种,中国境内分布约 1200 种[1]。它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和传粉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生活史特征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是监测环境质量的理想生物指标。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蝶类多样性正面临严峻挑战,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许多物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蝶类资源,但对山地生态系统蝶类群落的系统性研究仍显不足。
安徽省作为我国蝴蝶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省境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蝴蝶物种 3 种,包括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和黑紫蛱蝶(S.funebris),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物种。此外,还有 5 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蝴蝶被收录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分别为冰清绢蝶(P.citrinarius)、大伞弄蝶(B.miraculata)、枯叶蛱蝶(K.inachus)、宽尾凤蝶(A.elwesi)和箭环蝶(S.howqua)[2]。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安徽省蝴蝶物种涵盖了 12 个科(亚科),这一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前列。各科物种数量分布呈现明显差异:蛱蝶科物种最为丰富,构成安徽省蝴蝶区系的主体;灰蝶科、弄蝶科、眼蝶科、凤蝶科和粉蝶科次之;而蚬蝶科、环蝶科、斑蝶科、绢蝶科、珍蝶科和喙蝶科等类群则相对较少,而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高,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复杂多变,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同时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其显著的海拔梯度形成了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垂直气候带谱,孕育了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这种生境异质性为不同生态需求的蝶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理论上应支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3-4]。然而,该地区的蝴蝶资源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数自然保护区或局部地区,缺乏对全市蝴蝶发生情况的全面系统调查。对蝴蝶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仍缺乏深入了解[5]。这种现状限制了对黄山市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不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因此,对黄山市蝴蝶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迫在眉睫。通过全面系统的蝴蝶发生调查,可以全面了解该地区蝴蝶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评估黄山市生态系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黄山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3]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述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7°02′~118°55′、北纬 29∘24′~30∘24′; 之间。黄山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为生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6]。年平均气温约 16 C ,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降雨量在 1300~1800mm 之间,降雨量丰富且分布均匀,丰富的水源滋养着各种植被,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研究区域包括黄山市下辖的屯溪、黄山、徽州、歙县、休宁、黟县和祁门县。黄山市生态环境原始,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为蝴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对这些区域的全面调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蝴蝶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和生存状况,为黄山市蝴蝶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
2.2 实验材料
所需设备包括捕蝶网、收集瓶、养虫盒、展翅板、昆虫针、镊子、树脂等
2.3 调查方法
从 2023 年 3 月到 2024 年 12 月对黄山地区的蝶类调查主要依靠野外定点观察和室内饲养两种方法。针对野外调查,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利用人工诱捕、网捕法等方式进行采集,对于无法采集的蝴蝶进行拍照留存便于鉴定,可以根据采集点的海拔、气候条件等因素,对蝴蝶区系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进行数量与种类统计。对采集来的蝴蝶进行处理、取样、标本制作,用于保存与鉴定。而室内饲养的方法,便于观测蝶类的生长周期。在调查蝶类资源时,需要注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遵循采集和保存标本的规范做法。同时,在数据整理和统计时,应注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报备相关部门。
3 结果与分析
3.1 蝶类物种组成
在历时一年的调查研究中,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仔细鉴定,在黄山地区共记录到黄山蝴蝶 10 科 98 种(如表 3-1)。
表 3-1 黄山蝶类调查记录表


如上表所示,黄山市蝴蝶种类以蛱蝶科为主,共记录 34 种,占物种总数的 35% 。这类蝴蝶的物种优势可能源于其广食性特征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利用多种植物资源作为寄主和蜜源植物。凤蝶科物种数位居第二,共 20 种,以柑橘凤蝶和玉带凤蝶为代表种。该科蝴蝶普遍具有体型较大、色彩鲜艳的特点,其幼虫主要取食芸香科植物,而黄山市丰富的植被资源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粉蝶科记录 14 种,其中菜粉蝶因其寄主植物多为十字花科作物,在农田和城乡结合部等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分布尤为广泛,成为该科最具代表性的常见物种。
3.2 蝴蝶的分布特点
3.2.1 垂直分布
山区蝴蝶种类的丰富程度明显高于低地和城市地区。山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植被类型为蝴蝶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不同的海拔高度、坡向和植被群落创造了不同的微生境,满足了不同蝴蝶物种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需求。
随着海拔的升高,蝴蝶种类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海拔 600~1000m 范围内的蝴蝶种类最为丰富,有 76 种。黄山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蜜源植物丰富,蝴蝶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同时,该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温和,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相对稳定,有利于蝴蝶的生存和繁殖。当海拔超过 1000m 时,由于气温降低,植被逐渐变得单一,蝴蝶的食物资源减少,低温对蝴蝶的生长发育和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蝴蝶种类逐渐减少。
3.2.2 时期分布
不同季节和月份出现的蝴蝶种类数量差异很大。春季(3 月至 5 月)和秋季(9 月至 11 月是蝴蝶活动的高峰期。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恢复生长,为蝴蝶提供了丰富的蜜源和寄主植物,大量蝴蝶在此时羽化并开始活动。秋季气候凉爽,食物资源依然丰富,许多蝴蝶进入繁殖后期,开始活跃起来。春季常见的蝴蝶有蔷薇蝶和梨花蔷薇蝶。秋季,灌木蝶和灰色虹彩凤蝶活跃在田野和山间。夏季(6 月至 8 月),一些蝴蝶进入冬眠期,以躲避高温并减少能量消耗,其数量也随之减少。冬季气温低,食物匮乏,因此大多数蝴蝶都以蛹或卵的形式冬眠,只有少数耐寒的种类还在活动,如小红蛱蝶。
3.3 蝶类标本
在标本保存技术方面,本研究采用了树脂制作标本法替代传统的针插标本法和浸渍标本(如图 3-1),树脂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能够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阻隔水分、氧气及其他环境因素对标本的损害,防止标本发生氧化和腐烂等现象,使标本能够长期保持原始的形态结构,从而能长期保存和研究。
树脂材料的高透光性,能很清晰地观察到标本的一些细节,如蝴蝶的纹理、结构等能被准确观察(如图 3-2)。
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或复杂工艺。主要步骤包括标本预处理、模具固定、树脂灌注及固化修整等环节,整个制作周期较短,能快速完成标本的定型与保存。相较于传统方法,树脂封装技术具有效率高、保存效果好的优势。

4 结论与讨论
经过一年的调查,确认黄山市的蝶类有 10 科 98 种。蛱蝶科、凤蝶科、粉蝶科、弄蝶科、灰蝶科构成了主要的蝴蝶种类,以蛱蝶科最为丰富,数量最多。从空间分布上看,山区蝴蝶种类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平原和城市,海拔 600~1000m 之间的区域是蝴蝶最常见的垂直分布区,这种分布格局与黄山市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7]。山区复杂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被为蝴蝶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一定海拔高度上适宜的气候和植被组合满足了蝴蝶生存和繁殖的需要;时间分布显示,春秋两季是蝴蝶活动的高峰期,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促进了蝴蝶的大量活动,夏季因高温,部分蝶类进入蛰伏期;冬季则多数以蛹或卵越冬,仅少数耐寒种类活动[8]。在标本制作方面,对比于传统的浸渍和针插标本,树脂标本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特征,这为形态学研究和教学展示提供了重要支持。
虽然这次研究对黄山市的蝴蝶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调查周期为一年,可能无法涵盖所有蝴蝶的生命阶段及其在特殊时期的活动,一些一年多代或生命史复杂的蝴蝶可能会被遗漏。此外,虽然调查的栖息地范围覆盖很广,但在一些偏远和交通不方便的地区,调查可能不够深入,因此会存在一些珍稀物种没有被发现[9-10]。在物种鉴定方面,一些形态相似的蝴蝶可能存在鉴定误差。这些因素都对研究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局限性。
未来研究可延长调查周期,进行多年连续监测,以充分了解蝴蝶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动态。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偏远地区和特殊栖息地,这样会发现更多珍稀蝴蝶和新的分布记录[11]。同时,与相关技术的结合将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性,能够详细研究蝴蝶的系统发育和遗传结构。此外,研究蝴蝶与植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变化对蝴蝶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蝴蝶生态系统,为保护蝴蝶资源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闫伟东, 张莎, 郑洪亮, 方明, 李俊兰. 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地区蝶类多样性及区系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1, 37 (09): 1183-1189.
[2]胡降临,林芳,虞磊,等. 安徽省蝴蝶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J].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 (04): 11-12+16.
[3]王亚东, 吴金慧子, 吴婧婧, 等. 安徽省蝶类新纪录(2016—2019 年)[J]. 滁州学院学报, 2022, 24(05):9-16.
[4]舒玉, 虞磊, 张世奇, 等. 安徽省蝶类三个新记录种[J]. 广西林业科学, 2021, 50(03):359-361.
[5]郭凯鑫, 朱诗嘉, 王亚东, 等. 安徽省蛱蝶科 Nymphalidae 两种新纪录[J]. 滁州学院学报, 2024,26(02):29-32.
[6]徐晨,郑晴,赵倩,等.安徽省木樨科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22,(12):74-78.
[7]周烨.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物种多样性观测[D]. 河北大学, 2024.
[8]Annessi M, Marzialetti F, Marconi M , et al.Butterfly diversity in relation to the CORINE la nd cover of the Culuccia Peninsula (Sardinia, Italy)[J]. Journal of Insect Conservation, 2025,29(1):17- 17.
[9]牟爱友, 章海英, 高育洪, 等. 雁荡山蝶类昆虫地理区系分析[J]. 浙江林业技, 2024,44(03):11-1
[10]袁改霞, 张大川, 张国发, 等. 大庆市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J]. 草业科学, 2024, 41(04):845-855.
[11]李雷雷. 青海省祁连县蝶类多样性研究[D]. 青海师范大学, 201
作者简介:蔡敬康(2003—),男,安徽亳州人。
基金项目: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黄山蝶类资源调查研究”(S20231037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