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作者

蔡陆泉

天津环学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南开区 300190

摘要:工业场地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工业场地环境监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监理通过对工业场地环境状况的持续监测、评估和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因此,构建完善的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对于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

引言

工业场地环境监理是指对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各个阶段均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随着国家环境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工业场地环境监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构建

(一)法规标准体系

完善的法规标准是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的基石。国家和地方应制定专门针对工业场地环境监理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理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措施。同时,建立健全涵盖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治理技术规范等在内的标准体系,为环境监理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工业场地环境监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而各类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则进一步细化了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二)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

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专业的人员配置是环境监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设立独立的环境监理机构,明确其与政府环保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主体的关系,确保环境监理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环境监理机构应配备具备环境科学、工程技术、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包括环境监理工程师、环境监测人员等。这些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熟悉环保法规标准和环境监理工作流程,能够有效地履行环境监理职责。

(三)工作流程与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多样化的工作方法是提高环境监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环境监理工作流程一般包括项目前期介入、施工期监理、运营期监理等阶段。在项目前期,环境监理机构应参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项目选址、工艺布局、污染防治措施等提出专业意见。施工期监理重点监督施工单位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检查施工现场的扬尘、噪声、废水排放等情况,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监理则主要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检查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在工作方法上,综合运用现场检查、监测、文件审查、会议沟通等多种手段,全面掌握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二、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大型化工园区,入驻企业众多,涉及化工、医药、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园区建设初期,由于环境管理不到位,出现了部分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改善园区环境质量,构建了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并付诸实践。

(二)实践过程与措施

1.建立环境监理机构

园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环境监理中心,配备了20名专业环境监理人员,其中包括5名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环境监理工程师。环境监理中心独立于园区其他管理部门,直接对园区管委会负责,确保了环境监理工作的独立性。

2.完善法规标准执行机制

环境监理中心组织园区企业深入学习环保法规标准,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污染物。同时,建立了环保法规标准更新机制,及时将最新的法规标准传达给企业,并督促企业落实。

3.实施全过程环境监理

在项目前期,环境监理人员参与企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如调整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优化厂区布局以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等。施工期,环境监理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扬尘防治、噪声控制、废水处理等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运营期,建立了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每月对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每季度对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

(三)实践效果

通过实施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该化工园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园区内企业的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了95%以上,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了98%。周边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大气环境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通过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企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积极主动地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三、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优化策略

(一)强化法规标准执行力度

加强环保法规标准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违法、不能违法。同时,加强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公正性,确保环保法规标准得到严格执行。

(二)加强环境监理专业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环境监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开设环境监理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在职环境监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环境监理人才,提升我国环境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推进环境监理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环境监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统一的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信息平台,实现环境监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该平台,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工业场地的环境监测数据、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等信息,对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环境监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环境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提高环境监理工作的协同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工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凭借构建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合理布局组织架构并精准配置专业人员,同时运用科学的工作流程与方法,结合实际案例的应用,该体系在改善工业场地环境质量、增强企业环保意识方面成果斐然。但实践进程中,也遭遇法规标准执行不力、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化程度偏低等难题。对此,要强化法规标准执行力度,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投入,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持续完善体系,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达成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伴随环保要求趋严、技术不断革新,工业场地环境监理体系也需持续创新,契合愈发复杂的工业环境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皇甫铮,徐波.关于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过程控制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113-113

[2]王一宁,陈巧超,刘思佳.环境监理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的工作要点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7):37-38

[3]冼宪恒,梁天池.修复后场地建设期环境监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 2019(04):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