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包丽波
吉林省白城市委办公室信息中心 吉林白城 13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档案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存储与管理的重要方式。电子档案具有存储密度高、检索速度快、易于共享和传输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以及安全审计技术等。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文章最后总结了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字签名;数据备份
电子档案是指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档案已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存储与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电子档案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诸多挑战,如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因此,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障电子档案之一。通过对电子档案进行加密处理,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目前,常用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对称加密算法如AES(高级加密标准),具有加密速度快、密钥管理相对简单的优点,但密钥分发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挑战。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Rivest-Shamir-Adleman),虽然加密速度较慢,但密钥分发相对安全,适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并结合密钥管理系统实现密钥的安全存储和分发。
2、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限制对电子档案非法访问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电子档案。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等多种模型。RBAC模型通过为用户分配角色,再为角色分配权限的方式,简化了权限管理过程。ABAC模型则根据用户的属性(如身份、职位、时间等)动态决定访问权限,提高了访问控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电子档案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访问控制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3、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是保证电子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电子档案进行数字签名,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并验证发送者的身份。数字签名技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通过私钥对电子档案进行签名,公钥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如果签名与电子档案内容一致,则说明数据未被篡改,且发送者为私钥持有者。数字签名技术还可以用于实现电子档案的不可否认性,即发送者无法否认其发送的电子档案。
4、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是防止电子档案丢失的重要措施。通过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可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备份方式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全量备份是指对整个电子档案库进行备份,适用于数据变化较小的情况;增量备份是指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变化较大的情况;差异备份则是指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需要频繁恢复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备份方式和策略,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5、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是监控和记录电子档案操作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电子档案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审计技术包括日志审计、行为审计等多种方式。日志审计是指记录电子档案操作行为的日志信息,如访问时间、访问用户、操作类型等,以便于后续分析和追溯。行为审计则是指对电子档案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如检测异常访问行为、识别潜在威胁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电子档案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审计方式,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审计策略。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与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安全检测、预警和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2、集成化与协同化。将多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进行集成和协同应用,形成综合性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3、标准化与规范化。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促进技术的互通互认和广泛应用。
4、法规化与政策化。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相关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三、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为了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职责和流程等,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和用户对信息安全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定期开展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演练。及时发现和评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4、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监管和合作。建立健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以及安全审计技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将呈现智能化、集成化、标准化和法规化等发展趋势。为了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演练以及加强监管和合作等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为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简介:包丽波,女,蒙古族,1976年6月出生,吉林大安人,现任职于吉林省白城市委办公室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