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流体力学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作者

刘丽萍 袁学良 胡玉平

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与动力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61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2018年,教育部上线“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为全国高校提供虚拟仿真课程开放共享服务。该平台涵盖了农业工程、物理学、电气类等61个专业类别,拥有3000余门实验课程。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创建课程、获取接口权限,并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直接服务于高等院校和社会学习者。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要求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并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其中包括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仿真实验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流体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很多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对学生巩固基础理论、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思维能力都十分重要,是流体力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结合多年课程教学实践,建设流体力学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提升学生对流体力学现象的理解,增强其实验操作技能,并为其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学时少,实验项目少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规定6个(少学时是4个)学时的实验,总共不过7、8个实验项目,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内容。

2、很多流动现象用实验设备观察不到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流体——水、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直接看到流动现象。现有的设备也无法做出卡门涡街、二维有旋流动、势流等流动现象,所以学生很难理解流动机理,更别说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

3、实验均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由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等项目组成,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被动地完成实验项目,且验证性实验的实验内容多滞后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课本上,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4、实验室在时间、空间上不开放

目前,流体力学实验室是封闭的,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安排,在规定好的时间到固定的实验室使用规定的实验设备。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三、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内容

依据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围绕二维有旋流动、势流等几个重要而无法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流动现象,基于计算软件,建设学生自主式、开放式、研究式为主的流体力学仿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不受空间、时间、设备的限制,无限次进行实验,也为进一步实现实验室的开放打下基础。

本仿真实验平台系统通过云支持服务解决仿真实验遇到的问题,实现快速、有效的师生互动。另外,系统自动记录、统计学生进行仿真实验次数、实验完成情况,并将该环节的成绩计入实验总成绩,从而促进学生实践操作,强化实验知识内容。具体内容见图1。

流体力学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过程中,注重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开放性、共享性、创新性。学生可以通过流动参数的设置,得到不同的实验数据,观察到不同的流体状态;仿真平台为开源式,方便后期增加新的实验教学项目;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四、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及示例

建设虚拟仿真平台,需要确定合适的架构体系。目前主流的架构体系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架构对硬件要求低,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就能访问,受众面很广,目前多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均采用这种模式。

以偶极子流实验为例,介绍流体力学仿真实验的操作过程。偶极子流是平面势流理论的内容,是源流和汇流叠加的流动。由于是理想流体的流动,实际中没有这种流动,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这种流动现象。

偶极子流中根据等势线方程(1)和流线方程(2)可画出等势线和流线。

方程中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为常数,为偶极子矩。其中,,为点源和点汇的强度,为源点和汇点之间的距离。是点源或者点汇的径向速度,是半径。显然,等势线和流线的变化与点源和点汇的强度、源点和汇点之间的距离、半径等因素有关。

事先将教师、学生的信息批量添加到登录数据库表中,学生以姓名和学号登录仿真实验平台。具体仿真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后显示初始界面,选取对应所做实验名称,本示例点击“偶极子流”,如图2所示。进入偶极子流实验界面,如图3所示。

2)点击“绘制偶极子流”图标,进入初始值的计算结果页面,如图4所示。

3)改变不同对话框中黑色字体数字,观察曲线随参数的变化,了解各参数对曲线的影响以及变化趋势,从而了解偶极子流动。

4)如图5,点击“填写学习思考”,回答问题,引导同学们观察各参数变化,等势线、流线的变化随之的变化。

六、结束语

流体力学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随意应付,特别加入了后端记录功能,记录学生的登录信息和操作步骤,作为学生实际实验的准入依据。今后将进一步对该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参考资料:

[1] 王军,董成斌.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虚拟仿真实验[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3,12(Vol.21 No.6):85-88

[2] 刘程琳,宗原,束忠明等. 基于CFD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3,6:100-105

[3]  王冲,邓辉,易文彬.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7):65-68

基金项目:

1、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20604903212736;

2、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流体力学智慧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M2021225;

3、山东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重点项目,能源动力类新工科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3Z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