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业互联网驱动下的机械制造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究

作者

王珊珊

中汽(天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天津市静海区 301600

摘要:工业互联网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借人、机、物、系统的全面连接,构建全新制造服务体系,有力支撑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在机械制造领域,其应用成效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故而,深入探究工业互联网驱动的机械制造数字化转型路径,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机械制造;数字化

引言

机械制造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传统机械制造模式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为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机械制造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增强创新能力,推动机械制造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一、工业互联网为机械制造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

(一)优化生产流程与资源配置

工业互联网搭建起全方位数字化平台,让设备、生产线、车间及企业间数据实现无阻流通。机械制造企业借此可实时抓取设备运行参数、原材料库存余量、订单执行进度等关键数据。运用前沿数据分析技术,深度剖析生产流程,精准定位瓶颈节点并加以优化,大幅提升流程运转效率。同时,依据实时数据智能调配原材料、人力及设备资源,减少浪费,提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推动产品创新与个性化定制

身处工业互联网环境,机械制造企业能通过网络广泛收集客户需求,精准洞察客户对产品功能、性能、外观等个性化诉求。借助数字化设计工具,开展多部门协同设计研发。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初期模拟产品性能,提前修正设计缺陷,缩短研发周期。搭配3D打印、柔性制造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生产。

(三)提升企业服务能力与附加值

工业互联网促使机械制造企业从单纯产品制造迈向“产品+服务”模式。企业在产品中嵌入传感器、通信模块,实现产品智能联网。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产品运行数据,提前预判故障。为客户提供远程运维、故障诊断、设备升级等增值服务,极大提升客户满意度,拓宽企业收入渠道。

二、机械制造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集成难度大

机械制造迈向数字化,需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但这些技术接口复杂、协议各异,实现无缝对接与协同运作极为棘手。多数机械制造企业既有信息化系统陈旧,与新技术适配性差,大规模系统升级改造迫在眉睫。这对企业技术储备与资金实力考验重重。如部分企业引入物联网连设备,因接口、协议不统一,数据传输受阻,严重拖慢数字化转型进程。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

工业互联网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中生成海量关键数据,涵盖生产工艺、客户资料及设备运行详情,商业价值极高。但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攀升,网络攻击、数据泄露频发。一旦发生,企业核心技术、客户隐私曝光,经济受损不说,声誉也将严重折损。近年来,多起机械制造企业遭黑客侵袭事件,设计图纸、生产数据被盗,正常经营陷入困境。

(三)人才短缺与员工技能提升困难

机械制造数字化转型急需兼具机械制造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此类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招募困难。企业现有员工多欠缺数字化知识技能,大规模培训势在必行。然而员工年龄、知识基础差异大,培训效果难保证,且成本高昂。例如某企业欲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却因员工操作、维护技能不足,系统上线后无法正常运转,延误生产进度。

三、工业互联网驱动下机械制造数字化转型路径

(一)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机械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需求,构建集设备管理、生产调度、供应链协同、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调度,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同时,利用平台积累的大量数据,开展数据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某大型机械制造集团构建了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集团内各生产基地的设备、生产线、供应链等信息全部接入平台。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实现了集团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供应链成本降低25%。

(二)推进设备智能化改造

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企业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使设备具备数据采集、自我诊断、远程控制等功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设备连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企业能够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进行设备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例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对其冲压、焊接、装配等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在设备上安装了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将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输到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及时安排维护,设备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延长了50%,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三)开展数字化设计与仿真

在产品研发阶段,机械制造企业应积极采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开展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通过数字化设计,能够提高产品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减少设计错误。利用CAE技术,对产品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流体性能等进行仿真分析,在设计阶段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同时,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设计团队与生产、销售、客户等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及时获取各方反馈,优化产品设计。例如,某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采用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通过CAE软件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气动性能等进行仿真分析,经过多次优化设计,使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提高了10%,研发周期缩短了20%。

(四)实施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机械制造企业应逐步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等,实施智能制造生产模式。通过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调度,根据订单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生产的柔性化。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建设了智能化工厂,引入了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实现了产品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装配的全自动化生产。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调度,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产品交付周期缩短了40%,产品不良率降低了30%。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互联网驱动下,机械制造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企业可借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设备智能化改造等路径,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但转型中面临技术集成难、数据安全风险高、人才短缺等挑战。企业需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数据安全体系、加大人才培养,推动转型。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助力机械制造行业向制造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廖敏.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5):28-39

[2]章刘成,张芯溢.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J].商业经济.2024(05):78-81

[3]俞园园.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以无锡为例[J].江南论坛.2024(0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