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黄蕊蕊

昆明韬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650228

摘要:地籍测绘工作为地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籍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但传统的测绘方法由于受限于技术手段与设备条件,往往存在测量精度不高、数据处理烦琐等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逐渐兴起并广泛应用于地籍测绘领域。数字化测绘技术实现了测绘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与存储,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的精度与效率。

关键词:地籍工程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测绘技术逐渐成为地籍工程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字化测绘技术以高精度的卫星定位系统、无人机测绘系统、激光雷达等为基础,能够快速、精准地采集并处理地籍信息。这一技术的普及不仅提升了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度和效率,还为各类工程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据支持。因此,研究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化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1.1精度和效率的提升

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激光、无人机和遥感等高精度设备,大大提升了测绘的精确性和效率。与传统测量相比,数字化技术能够更迅速地完成数据采集,并生成三维地形模型。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引入,使得复杂地形和大面积区域的测量变得高效、快捷。数字化测绘的高精度为地籍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而工作效率的提升则显著缩短了测绘工作周期和人力成本,特别是在灾害监测和资源开发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带来的时间优势尤为显著。

1.2数据管理与可视化

数字化测绘技术使得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更加高效。通过GIS系统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实现对海量地籍数据的有序管理和直观展示。数据可视化功能有助于地籍信息的直观呈现,使工程人员能够快速了解地籍特征并做出分析。GIS系统不仅能够存储和管理数据,还能对地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更新。特别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展示使得地下结构和地籍信息更加清晰,从而为工程设计和安全监测提供有效的支撑。

1.3实现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利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测等技术可以对地籍灾害高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监测滑坡、地表裂缝等地籍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迅速作出预警信号,为地籍灾害的防范提供技术支持。遥感技术提供的多时相数据可以显示地表形变趋势,为地籍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地籍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实时数据更新和分析,可以及时识别潜在风险,为安全施工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地籍工程测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策略

2.1原图数字化处理

原图数字化处理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或胶片地图转化为数字形式。这为地籍测绘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技术有两种常用的方法。(1)手动跟踪技术。该技术依赖于专业的数字化仪和绘图软件,测绘人员通过手动操作,沿着原图上的线条进行追踪,将地图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矢量数据。(2)矢量扫描技术。这种技术则利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将原图扫描成数字图像,再借助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将图像中的线条、符号等信息自动识别并转化为矢量数据。

原图数字化处理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策略。如在进行地形图数字化时,先利用矢量扫描技术快速获取地图的大致轮廓,再通过手动跟踪技术对关键地籍构造、等高线等进行精细化处理,以确保数字化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测绘精度,还可以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将不同来源、不同精度的测绘数据进行比对与校正,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更加精准的地籍测绘结果。最后,依靠现代测绘仪器[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仪、无人机]等进行实地测量,再与原图数字化处理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地籍构造的三维立体建模,为地籍学研究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数据支持。

2.2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技术

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技术是倾斜摄影测量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核心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多角度拍摄的影像进行精确匹配,进而生成三维点云,提升三维模型的细节表现与精度。该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1)从每一张影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点,特征点可以是建筑物的边缘、角点或其他显著的地面特征;(2)通过先进的算法,将这些特征点在不同影像中找到相应的匹配点,借助三角测量的原理计算出精确的三维坐标。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技术特别适用于复杂地形和建筑群的精确测绘,能够从多个视角细致捕捉物体的细节,提升模型的真实感和精度。该技术在高精度的地理信息采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模、文化遗产保护、灾后重建等领域。

2.3地面数字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是一种将传统地面测绘方法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测绘方式,其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阶段:(1)数据采集阶段。测绘人员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实地测量地形地貌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同时记录相关属性信息。(2)数据处理阶段。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导入专业的测绘软件,进行坐标转换、数据校核、误差处理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成图阶段。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利用绘图软件自动生成地形图、地籍图等,实现测绘成果的数字化表达。

地面数字测图在地籍测绘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在地籍勘探过程中,地面数字测图能够精确描绘出矿区的地形地貌、地籍构造等关键信息,为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详细的基础图件。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绘成果,还可以分析地籍构造的变化趋势,为地籍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料。第二,在地籍灾害监测与防治中,地面数字测图能够实时监测地表形变,如滑坡、地面塌陷等,为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空间信息。第三,在地籍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地面数字测图也有助于划分不同地籍环境功能区,为地籍环境保护规划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4多视影像联合平差

多视影像联合平差技术通过对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三维重建数据的精度。这项技术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精确校正摄像机的拍摄位置与角度,纠正系统误差,确保最终生成的三维模型高度准确。其具体过程包括估算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和角度及影像之间的几何关系,通过对多个视角影像进行联合平差来进行几何校正。平差结果能够有效地优化影像的对齐精度,实现误差最小化,从而提高三维重建的整体精度与一致性。在大规模的地籍测绘和城市规划项目中,联合平差技术能够处理大量的影像数据,确保高精度的地形和建筑模型的精确重建,对大范围区域的测量尤为重要,可以有效保障项目的精度、准确性与数据一致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其显著的优势在地籍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于高精度、高效率的测绘手段,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地籍工作研究带来了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测绘技术必然会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为地籍测绘工作提供更多助力。

参考文献

[1]董志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的运用[J].江苏建材,2023(6):114-116.

[2]郭瑞,王为.探讨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的运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3(19):223-225.

[3]尹军军.论地籍测绘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J].大众标准化,2023(16):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