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高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孙为波 刘孟磊
烟台益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600
摘要:为了提高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与精度,文章从测量方法、施工阶段和质量保障为切入角度,详细阐述了水准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和GPS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基础、主体及装饰阶段的标高控制策略与措施,并探讨了数字化、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旨在为工程建设提供系统化的标高控制技术指导,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与使用功能。
关键词:标高控制;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
引言: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和结构日益复杂化,标高控制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与功能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准确的标高控制是保证建筑物外观质量、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基础,也是衡量工程施工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针对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标高控制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施工各阶段的标高控制要点,对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标高控制的常用方法与技术要点
(一)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是标高控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水准仪建立水平视线并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来测定高差,从而计算待定点高程。在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中应用时,需注重三个关键技术要点:首先要选用符合工程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并进行定期校准,使用前检查望远镜清晰度和水准管灵敏度等部件状态;其次是科学设置水准点,选择稳固且不易受施工干扰的位置,通常包括用于长期标高控制的永久性水准点和服务于局部施工的临时性水准点;最后在测量过程中确保三脚架稳固防止仪器晃动,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以减少误差,并做到读数准确、记录清晰,测量完成后进行必要的复核验证。
(二)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角、测距、测高差于一体的测量仪器,在标高控制中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强大等优点。利用全站仪进行标高控制时需重点把握三个技术要点:首先需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考虑施工现场地形和建筑物布局因素,确保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其次是精准操作全站仪并有效处理数据,包括正确设置测站坐标、后视点坐标、仪器高度和棱镜高度等参数,测量后通过平差计算等方法处理分析数据以提高精度;最后要注重与其他测量方法的配合使用,如在高层建筑标高控制中,先用全站仪进行初步高程传递,再用水准仪进行精细测量和调整,从而实现最佳测量效果。
(三)GPS测量技术
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以其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在房屋建筑标高控制领域获得了一定应用。应用此技术时应注意三个核心技术要点:首先是卫星信号的有效接收与处理,需选择适合的GPS接收机确保信号稳定接收,并避开高楼大厦、高压线等可能造成信号遮挡和干扰的环境;其次是科学设置基准站与流动站,将基准站坐标精确测定并输入GPS系统,流动站通过接收基准站发送的差分信号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距离应合理设置,不宜过远;最后是数据的正确转换与应用,由于GPS测量获得的是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需将其转换为工程采用的坐标系,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确保满足工程标高控制的精度要求。
二、标高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各阶段的应用
(一)基础施工阶段
1. 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开挖深度和基底标高。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施工现场设置多个控制点,通过测量控制点的标高来指导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要定期对开挖深度进行测量,避免超挖或欠挖。当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要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修整,确保基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结合地质条件和季节因素制定开挖方案,在软土地区设置更密集的控制点网络,雨季施工时应增加测量频次,并确保基坑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防止雨水积聚影响基底标高精度。
2.基础垫层浇筑标高控制
基础垫层浇筑时,在基底设置标高控制桩,控制桩的间距一般不大于3m。使用水准仪测量控制桩的标高,以控制桩为基准,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并用刮杠刮平,确保垫层表面平整,标高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控制桩应采用耐久性材料制作,顶部应有明显标记,便于识别和测量。浇筑前应检查基底状况,清除松散物质,保证垫层与基底良好结合。浇筑时应分区进行,避免混凝土运输和振捣过程中破坏已完成区域的平整度。
3.基础钢筋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
在基础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设计标高在模板上弹出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线。浇筑混凝土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同时使用水准仪跟踪测量,随时调整混凝土的浇筑高度,确保基础顶面标高准确。大体积基础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应控制在30-50cm,避免因混凝土自重导致下沉变形。在浇筑过程中应设置临时观测点,实时监测基础的沉降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次找平处理,确保最终成型面满足设计要求。
(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1. 楼层标高传递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的传递主要通过钢尺量距和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底层的水准点开始,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传递高程。使用钢尺量距时,要注意钢尺的拉力、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必要的改正。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在高层建筑中应建立独立的标高控制线路,避免累积误差,测量人员应定期校核传递标高,确保其一致性。严格遵循“先粗测后细测”的原则,对关键节点位置进行多次复核,形成完整的标高控制网络,为后续施工奠定准确基础。
2.梁、板、柱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
在梁、板、柱模板安装完成后,在模板上弹出标高控制线。柱混凝土浇筑时,在柱钢筋上设置标高控制点,使用标尺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梁、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用刮杠刮平,根据模板上的标高控制线进行控制,确保梁、板顶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大跨度梁板,应考虑模板支撑系统在混凝土重力作用下的变形,预先设置适当的起拱高度。施工中应按照分区分块的原则进行,每个区块完成后立即检测标高,发现误差及时调整,保证结构整体标高精度。
(三)装饰装修阶段
1. 地面标高控制
在地面基层处理完成后,根据设计标高在房间四周墙上弹出地面标高控制线。地面面层施工时,以控制线为基准,控制水泥砂浆或地砖等面层材料的铺设厚度,确保地面平整度和标高准确。装修前应综合考虑各类管线预留及装配式吊顶的空间需求,确保最终楼层净高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地面标高控制还需兼顾不同功能区域的衔接过渡,如卫生间与客厅、阳台与室内等区域的合理高差设置,既满足防水需求又保证使用舒适度。
2.墙面标高控制
对于墙面抹灰、贴砖等装饰工程,在墙面设置标高控制点,使用水平尺、靠尺等工具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同时保证墙面装饰层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在安装门窗时,根据标高控制线确定门窗的安装高度,确保门窗安装位置准确。墙面装饰应与天花吊顶、地面铺装协调统一,在转角处和不同材料的接缝处尤其需要精细控制,避免出现标高跳变。对于特殊墙面如橱柜背景墙、淋浴区等功能性墙面,应根据设备尺寸和使用要求进行更精确的标高控制。
结语:综上所述,标高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贯穿于从基础施工到装饰装修的全过程。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水准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和GPS测量技术相互配合,为建筑工程提供了多层次的标高控制保障。
参考文献:
[1]谢维东,何桂良,张生友,等.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平整度及标高控制技术的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7):168-170.
[2]曹华.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平整度及标高控制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