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田雨 周永昌
1.沈阳工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113122 2.沈阳工学院学生工学部113122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关键时刻,“三全育人”理念应运而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路径。构建完善的育人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以及强化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1.“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主体参与不够广泛,协同性缺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化现象,思政课教师主导,其他教师及管理人员参与不足。教育力量零散,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系统。教师育德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忽视思政教育。更重要的是,各角色间沟通交流机会少、沟通意愿低、互动性不足,严重制约了育人的整体效果。
(二)育人过程衔接不够紧密,耦合性不强
阶段育人缺乏有效设计和跟踪,入学和毕业阶段的育人活动缺乏有效的课程设计和跟踪机制,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实效性差。思政课程与专业课脱节,思政课程多以公共课形式开设,占总课时时间少,忽视了思政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导致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融合度不够,教师教书与育人相分离。
(三)育人方位覆盖不全,系统化不足
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未能紧密关注学生需求并实时更新。教育内容远离不同学生群体的现实思想,不接地气,缺乏系统性。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意识的矛盾日益突出,新时代大学生渴望双向交流。网络负面影响,网络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流动和传播越来越快,各种负面信息极易将大学生引入歧途。
2.“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原则
(一)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系统协调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
为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深入落实,高校应持续强化领导层与各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确保各部门依据自身职责明确分工、紧密协作、互相支持。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制度与实施方案,使思政教育与学生全面培养深度融合。通过建立一套全面而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的和谐统一,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与发展。
(二)创新“三全育人”教育观,科学规划全程育人的实施路径
针对高等本科院校创新“三全育人”教育观,科学规划全程育人实施路径,需紧密结合本科教育特点,以“全员协同、全程贯通、全域融合”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育人体系。需突破传统教育边界,通过“价值-知识-能力”三维重构,形成“浸润式成长生态”,使育人体系能随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持续进化,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使命。
(三)加强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积极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环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全面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以实现不同教育场所间教育行为的互补互促和无缝对接。努力营造良好的“三全育人”教育环境,全面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创新实践教育载体,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3.“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实现路径
(一)构建多元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性
高校应构建以全员性为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多元化育人体系,联合各部门,明确各方职责,全面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务部门应统揽全局,积极推进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科研部门需聚焦核心,增强科研活动中的育人功能;资助部门需全面发力,深入实施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策略;党建部门应主动作为,强化组织育人的实效。
(二)构建“两个课堂”育人格局,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性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更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程的坚实保障。而确保"两个课堂"实现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精准地分配教务、学工、团委等各部门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育人职责,在资源配置、教学监督、教育服务等多个维度上发挥育人实效。
(三)构建多方位校园文化环境,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性
高校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全面消除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之间的育人隔阂,将学生的闲暇时光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稳固强化高校课程文化与科研文化的育人功效之余,还需创造性地推动实践、文化、资助等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载体,积极发挥其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全面激活校园文化各要素在育人方面的潜能。
4、结论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以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措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经之路.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措施加强思政建设以便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仝艳丽.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与探索 [J]. 机械职业教育, 2020, (03): 35-38. DOI:10.16309/j.cnki.issn.1007-1776.2020.03.009.
[2]肖伟华,刘素惠,刘志斌. “三全育人”视域下闲暇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8 (12): 195-196.
[3]殷琳. “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浅析 [J]. 文教资料, 2020, (23): 81-82+112.
[4]杨眉.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 [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1 (09): 115-116+118.
作者简介:田雨(1979),女,汉,辽宁省沈阳市,辅导员/讲师,硕士,沈阳工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
周永昌(1980),男,汉,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工学院副校长/副教授,硕士,沈阳工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
课题来源: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JG22DB509
立项类别:一般课题
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