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潘晓丹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5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造价控制已成为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预算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起着关键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制和控制工程预算,成为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探讨了基于工程预算的造价控制方法,分析了预算编制、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措施以及预算调整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相关文献的总结与对工程预算实践经验的梳理,本文认为,精确的预算编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还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需要从预算编制、执行及调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研究表明,通过加强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造价控制。
关键词: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预算编制;项目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项目和更加严峻的造价控制任务。建筑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多个环节、众多专业人员以及大量的资源投入,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项目造价,成为了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保障建筑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项目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重视造价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预算编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基础。工程预算作为工程造价的初步预测和规划,不仅对工程的资金投入起到指引作用,也为后期的造价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准确的预算编制不仅有助于合理分配资金,还能够有效避免因资金分配不当导致的成本超支问题。此外,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预算编制和造价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尤其是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预算编制和造价控制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工程预算编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成为当前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一、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造价控制的第一步,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的控制效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首先,预算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市场价格、材料成本、人工费用、设备费用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预算编制。其次,预算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预算的编制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合理性,还要注重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预算应该符合项目的实施计划,能够有效指导项目的资金管理。最后,预算应具有灵活性。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见的变化和风险,因此预算应具备一定的调整空间,以便及时应对项目进展中的变化。
在编制方法上,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统计和经验估算,虽然这种方法在早期的建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工程技术的复杂化,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机软件和BIM技术的预算编制方法逐渐兴起。计算机软件能够通过对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格数据以及工程特性等信息的整合,实现更加精确的预算编制。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信息集成与模拟,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建筑项目的各项工程量,优化设计方案,并为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建筑工程预算实施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预算的实施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重点是如何确保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按照预算要求进行,不超支且达到预期的质量和进度。造价控制不仅需要依据预算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成本监控和反馈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实现预算的控制。
首先,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应明确项目经理、工程师、采购人员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项目经理是造价控制的主体,应负起成本管理的责任,通过定期检查、现场监督等手段,确保项目按预算执行。其次,建立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对比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比预算与实际支出,及时发现超预算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预算编制阶段可能存在的偏差或执行过程中的浪费,为后期的改进提供依据。
另外,合理的采购管理也是实现造价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设备和人工费用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科学的采购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在采购过程中,应进行价格谈判,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和设备,避免因采购过高价格的材料而导致项目成本超支。同时,合理安排采购时机,避免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产生过大影响。
三、预算调整与变更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预算的调整和变更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设计变更、技术难题、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预算产生影响。因此,预算调整与变更管理成为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预算的有效管理不仅能确保项目不超支,还能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的稳定,避免资源浪费。
预算调整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实际操作中,当工程出现变更或设计修改时,应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并对调整后的预算进行审核与批准。预算的调整应依据项目变更的具体情况,如设计变更、技术难题、材料价格波动等,确保所有调整都经过必要的论证与审查。此外,预算变更管理应当与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其他管理环节紧密结合,确保变更的影响能够及时得到控制,避免影响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对于项目中发生的价格波动,也应通过合同条款等手段进行规避和调整,确保项目成本不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大幅度上涨。同时,建立健全的预算跟踪与反馈机制,可以实时监控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调整不合理的预算安排,确保项目资金的高效使用和优化资源配置。
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也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BIM(建筑信息模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为预算编制和造价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BIM技术通过建立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能够在项目设计阶段实现虚拟建造,优化工程方案,提前识别潜在的设计问题,并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BIM技术,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可以实时共享信息,确保预算的精确性和执行的高效性。
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则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为预算调整和变更提供支持。通过数据挖掘与预测,能够提前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成本超支风险,并提出预警,帮助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使得成本监控、预算执行、采购管理等各环节的数据得到统一管理,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造价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
五、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工程预算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合理的预算编制是造价控制的基础,也是项目顺利完成的保障。预算编制、造价控制及调整管理等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了系统的管理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预算编制和造价控制的精度与效率。未来,建筑行业应更加重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信息化,推动造价控制水平的提升,确保工程项目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常见问题分析[J].居业,2024,(12):116-118.
[2]郑颖.探究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有效措施[J].居业,2024,(12):149-151.
[3]芦岩.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业,2024,(12):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