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方法分析
董松
云南普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 文山 663100
【摘要】化学品是人类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物质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化工行业发展和推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化学事故和化学危害,造成人员死亡以及经济损伤和自然环境污染。而为降低其损伤,需要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以做好预防和针对性管理。本文旨在分析可以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方法,为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经验做出必要贡献。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化工行业;化学品;化学物质;安全管理;
为更好的界定和管理化学品,我国出具《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2022)、《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2012)等一系列规定,将化学品按危险性总划为8大类(图1),包含有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燃易湿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其中遇湿易燃品是指当此类化学品遇到或潮湿空气时,即可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以及热量,甚至可不用明火即可燃烧以及爆炸,而这些物质包含有金属单质(钾、钠、铯、锂)、碳化物(电石(碳化钙)、碳化铝)、氢化物(氢化钠、氢化钾)[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逐渐重视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以预防化学事故和化学品危害。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属于一线执行安全管理工作的群体,其安全意识和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活动有正比关系,安全意识越强,安全管理活动越佳,反之则安全意识越弱,安全管理活动越差[2-3]。本文先分析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现状,再提出如何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方法,旨在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保障安全生产。
1 当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现状
1.1 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规程 、相关文件了解不足
执行安全工作的必要前提是对制度以及规程的认知和了解。在一项针对化工安全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安全管理人员普遍对安全规程制度等一知半解,尤其是对新出具的或者是修订的规程掌握度很差,这种对规程的掌握不清楚导致其工作模糊,无法处理与之对应的安全管理事件。究其原因主要和以下三点有关:化工生产企业自身对安全规程以及安全制度文件等未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时对相关培训也不重视,无法较好的融汇这些规程制度。此外,在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对安全管理方面较为忽视。如刘强[4]研究中提到,中小型化学品生产企业一直存在有落后老旧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且其技术水准无法实现现代化需求的情况,导致安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受较大影响。
1.2安全管理经验欠缺
化学品生产经验属于难度系数大,安全系数高的行业,其实际操作属于重点性的工作,而在实际情况中,安全管理检查欠缺,无法应对突发的复杂情况,因此也无法做出有效率的决策和操作。在罗克逊[5]的研究中就一例化学品生产事故做出举例,发现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安环部长等均对日常管理指导不到位,缺乏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经验,同时自我没有意识去进修有关于安全管理的经验,也无法主动的学习既往史发生在厂内以及其他化工产业的事故,无法总结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而在张爱平[6]的研究中则补充到,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监管职能又相对分散,大量的时间用于非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致使真正有效的管理经验未得到明显的积累和优化,因此有不少安全管理人员在真正事故爆发后,选择瞒报事故,而这样的结局将导致事故原因调查不仔细,误导接下来的安全管理问题,事故隐患的隐患依旧存在,在未来也会有一定的可能性爆发事故。
1.3安全意识不足无法支撑其制定和完善的合理的安全方案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有拟订、修订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负责工厂安全、环保及职业卫生问题的提出、组织工厂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落实、参加工厂的事故调查和分析等,安全意识的不足让其提出的安全方案疏漏、无指导意义,性质上来说浮于表面,深入性不高。而这样的情况也将导致制定的安全方案无形成为事故的帮凶,玷污了有关的法律法规。
1.4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安全管理制度实际上指的是安全行政问责制度,主要分为事前问责机制、问责结果调查等两大方面。而关于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的观念存在误差也是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缺失的主要问题。大量的安全管理人员认为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问责才是问责,也就是事故型问责,认为只有事故后问责才是符合安全管理意识的核心,其实不然,行政问责不局限于事后,和事前关系密切,且事前问责可及时的纠正安全生产管理行为,对可能存在的隐患以及风险等进行提前把控,有极大的可能会制止和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安全生产行政问责观念有认识偏差,因此也会导致问责的结果出现不公平,无论是监管人员不作为还是监管工作执行不到位,都将导致发生事故,而详细的责任划分、日常政绩处罚处理结果的不深入性,也将导致问责方缺乏公正性考虑,而这一点也体现了安全管理制度的极大缺失。
2 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方法
2.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深化安全意识
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同时也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人们对外界以及自身工作和意识的觉察行为以及关注程度。而安全意识受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理念影响,同时也受教育程度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掌握各个化工行业常用的化学物质种类,化学特性,同时需要明确履行法律责任,制定且执行安全管理方案。其中安全意识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保障安全工作是否深入进行的关键所在。安全意识同时和预防这一安全管理理念挂钩,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纠正在化工生产经验内的不安全状态的人和化学物,以实现预防安全事件的管理目标。路亚彬[7]研究中曾补充到,预防的原理核心为教育和法制以及工程技术,其中教育和意识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应当包含有最新法律法规政策研读、现有安全管理机制制度学习、处理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既往史重大安全事故学习等,需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定制以内容为主体和核心的相关性培训。可针对一线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组长、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以职位分级的形式针对性的进行安全规程的学习。以一线管理人员为例,主要学习细致化的安全管理内容,包含有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职责、相关的应急救援设备规程、操作记录等。而针对管理组长以及管理部门责任人在培训有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全面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的和分层能形成三级安全教育,即厂级、车间级以及岗位级安全教育[8]。组织行业内小型或大型讨论以及研学:定期和行业组织会议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对象进行讲座和小组式的学习,明确新完善和修订的安全规程和文件。实施实践操作以及模拟演练:由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牵头,安全管理人员配合,协同一线生产工人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模拟危险化学品的设备操作、事故应对、应急处理等。对其结果实施评估和优化,形成相对完善的流程,深化安全意识。
2.2 强化责任担当,增加安全管理经验
责任是约束人执行行为、监管行为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避免和组织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将安全生产情况纳入安全管理人员的政绩考核:提高安全管理在政绩考核内的比例,明确的规定有关于安全管理的奖惩措施。对安全生产工作政绩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积极的提拔,而后对成绩不佳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实施追责,取消各类评级资格,促使安全管理人员重视自身责任,有意识的从自身工作上实施管理。(2)以安全治法促进安全管理经验提高:不可采取一阵风以及运动式的安全管理办法,应当坚持四不两直安全管理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用陪同接待、不听汇报,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丰富安全管理经验。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有意识的将不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厂家拉入黑名单实施管理,联合多个部门实施针对性的监管。对其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的,应当给予限时责令整改,对其整改后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以确保整改的质量。(3)聘请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实施培训:定期邀请一些危险化学品专家分析管理经验,以现场模拟、观摩等促进管理经验提高。且培训过后应当加强实战演练,以巩固培训效果。(见图2)
23提高整体性安全思维,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
整体性安全思维的本质是大局观和管理格局,目的是促使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的安全方案更具执行性和指导性,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考虑,本文经过循证文献后总结出详细的步骤,同时主要从九大方面进行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如了解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明确安全管理制度的范围和适用对象、确定安全责任和管理机构、制定安全培训和人员资质认证计划、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废弃物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整体评估和优化,以上内容并非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以及互相关联的,能促使制定安全管理方案的安全管理人员综合性考虑各个方面,促进方案制定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明确安全管理制度的范围和适用对象为例,需具备整体意识和预防意识,明确安全管理方案的需要符合使用于当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以及储存等化工产品各类要求,要有接地性,其在制定期间,需要参考有效的同类型管理方案,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完善。此外,应当通过对既往事故案例以及国内典型化学物质事故案例等的学习,了解和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后果、财务损失以及人员损伤等,制定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标准化安全管理方案。对于重点预防的事故,要进行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让群体以及重点人群熟悉方案,把握应对程序以及步骤,实施安全思维的建立。
2.4 建立有效的安全问责制度
安全问责制度第一方面应当从引入绩效评估、建立评估机制、落实相关责任进行。而在该项内容内需要明确规定安全管理人员的绩效目标,包含有事故发生情况、安全隐患等。第二方面则是过科学性的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促进安全问责落到实处。第三方面则是建立有效的绩效沟通机制,及时的和各个方面的管理人员实施协同和沟通,在实际过程中可修改绩效目标,加强协调。第四方面则是强化考核结果,而定期考核可提高管理人员的学习成果,激发其学习动力,因此将考核结果作为安全监管人员的评优选项之一,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意识。应当推动事故型问责朝事前型问责转变,而后再向日常型问责迈进,推动事前、事中、事后的规范性和全面性问责。对于存在有严重事故隐患以及不良倾向的,要及时的进行专项的整顿,且整顿务必重赏重罚,以此提高安全生产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3 总结
根据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的数据,截至2023年,全球登记的化学物质已超过2.1亿种,同时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全球化学品展望Ⅱ》(2019年)等报告,全球市场上的商业化的化学物质约为4万至6万种。而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普通人日常接触到的化学品约为3000-7000种。由此可见,化学品生产和经营与人类居住生活以及物质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0]。而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现状为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规程、相关文件了解不足、安全管理经验欠缺、安全意识不足无法支撑其制定和完善的合理的安全方案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缺失等,而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深化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增加安全管理经验、提高整体性安全思维,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 建立有效的安全问责制度等进行,可以增强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促进化工行业安全管理规范化进行,能有效的降低化学品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质量,让企业以及社会大众受益。
参考文献
[1]田宇航. 增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J]. 中国公共安全,2024(3):41-43.
[2]周康进.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及对策[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19):128-130.
[3]王志伟. 强化危险化学品及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 化工管理,2021(10):107-108.
[4]刘强.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班组自主安全管理的路径研究[J]. 广东安全生产技术,2024(22):43-45.
[5]罗克逊. 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践优化策略分析[J]. 商品与质量,2020(47):232-233.
[6]张爱平. 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运安全的应急管理工作[J]. 中国化工贸易,2022(32):184-186.
[7]路亚彬,张新晓,马良俊,等. 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一体化安全风险预警平台设计与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5):179-184.
[8]周秀清,冯智劼,冯涛,等.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一体化防护的探讨[J]. 广东化工,2024,51(19):111-112,100.
[9]陈观林,程钊,邹凌,等. 基于BERT的危险化学品命名实体识别模型[J]. 广西科学,2023,30(1):43-51.
[10]杨帆. 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优化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5):320-323.
作者简介:董松(1986年11月-),男,汉族,云南文山人,本科学历,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电石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