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许真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摘要:地理标志是区域内农业特定商品与该区域内人文历史等因素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的一项知识产权,对农业产品高效发展,增强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地理标志保护困境的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理标志;保护对策

引言:农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需强化地理标志及商业秘密等领域的立法工作”,这一项提出在二十大报告也有所体现,主要强调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力度。从“三农”发展角度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体现在地理标志方面,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不断改进和完善,致力于形成统一地理标志立法,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有力的内驱力,为解决农业发展的问题奠定基础。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地理标志保护的困境

(一)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特色农产品发展范围逐渐扩展,再加上社会对农业关注越来越高,推动农产品销售产业链的升级,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得到了广泛消费者的认可。目前,我国已然具备地理标志法律,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些法律体系并未形成统一的、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他们之间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实施问题。从整体角度分析,针对地理标志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新时代农产品发展保护需求,虽然各个省级对于区域内的农产品进行了知识产权划分和保护,但这些地方性的规章制度权威性较低,大大降低了地理标志保护效果。

(二)监督保护力度欠缺

监督保护力度欠缺也是影响地理标志保护的一项重要因素,导致地理标志保护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多个部门之间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甚至会出现农产品保护空白地带的问题。再者,相关部门的职权以及执法能力尚且不足,对于一些侵权问题惩处力度不够,甚至是地理标志的保护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导致部分消费者难以精准地识别农产品。而对于生产者,由于自身对于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主观保护意识,导致违法行为频发。

(三)各地资源品牌建设不均匀

我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区域内经济政策等发展不均衡,导致地理标志出现不均匀的现象,根据网络资源可知,我国地理标志申请排行中,前5名的省份超过了全国总数的1/3,通常为发达地区。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而言,地理标志申请率并不高,因此,在这些偏远地区地理标志也未形成品牌特色,进而导致这部分区域内的农产品商业价值降低,也就不能进一步扩展相关产业。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地理标志保护的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管理体系

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拥有丰富多样农产品资源的农业大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快速的进步,推动各个农村区域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我国基于市场发展形势不断完善地理标志法律管理体系,这就意味着这些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发展实情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我国对法律进行优化和完善,在202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该法律第一百二十三条可知,将地理标志标记为知识产权一个内容,明确了地理标志的法律权益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相同,成为知识产权类的一个重要客体。为此,加强《商标法》《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完善力度很有必要,避免出现法律冲突和重叠等问题出现。由此可知,当下现行法律体系对于区域地理标志的保护适应性较低,甚至针对一些细节问题无法提供标准处理流程。对此,我国多个省份都在不断探索法律管理问题,以此一起打造一个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促使地理标志保护立法为乡村振兴、区域经济提升提供助力,同时,有利于区域内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提高乡村对外开放的效果。

(二)组建行业协会加大行政监管力度

地理标志保护除了法律法规的支持,还需要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行业协会可以为农业生产者起草地理标志申请文件,这一类文件具有代表农业生产者的权利,包括他们所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在相关政府部门管理的基础上,行业协会具有一定的监督管理职权,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可以将监督管理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组建行业协会很有必要。另外,通过行业协会也可以为农产品生产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进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目前,我国针对地理标志登记注册的规范以及流程相对较为完善,但是对于后期的监管工作仍有待提高,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责任,加大农产品后续使用的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以此避免经济困难的问题出现。另外,也有利于调动基层管理机构与执法机构参与进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侵权行为。

当地理标志产品存在侵权问题时,行业协会便会对此监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标准流程对于侵权行为调查,一旦证实侵权行为存在,行业协会将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农户权益。相对于个体生产者,行业协会的资金实力较为雄厚,可以充分承担起地理标志产业链的发展进步责任,也可以起到行业发展扶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大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欺诈、滥用权力的行为,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制定相应的追踪制度,提高市场监督管理的高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工作的重复问题,实现监督有效、管理有序的目标。

(三)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象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和执行的形势下,要想切实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力度,还需要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象,深化供给侧结构,实现农产品发展模式。由政府相关部门引领实现品牌建设,积极构建优质的品牌产业,对于一些地理标志的农户提供相应的指导,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鼓励这一类农户积极加入集体组织生产模式,进而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申请的效率。对此,相关部门除了加大宣传普及力度以外,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培训、产业交流会等,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实现商品质量规范性,为构建完善的品牌效应,提供基础保障。此外,还需要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农村合作社可以与村党支部融合起来,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内部监督。

结论: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境,还需要不断提高法律管理体系的完善力度,组建行业协会,加大行政监管力度,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象,基于此,提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促进农业产品快速发展和进步,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习近平.当代广西,2024(08)

[2] 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张雁鸿;刘光玲.农业经济,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