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作者

段彦才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交通工具,其数量急剧增加。各国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电梯的安装、维修、保养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以确保乘客安全。文中分析了保障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的现实意义、目前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电梯安装及电梯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控制方法,如下。

关键词:电梯安装;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方法

前言:电梯是长期运行设备,其初始安装成本与后续的维护保养费用直接影响到物业管理和使用者的经济负担。电梯的平稳运行、舒适体验直接影响乘客的满意度和建筑物的品牌形象。通过质量控制分析,优化安装流程,减少故障率,不仅能提高运行效率,还能有效延长电梯使用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通过精细化的质量控制,提升安装和维修服务质量,可以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对建筑管理方的信任与好评。

一、保障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的现实意义

电梯安装涉及电梯设备从设计、选购、运输到实际安装的全过程,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电梯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安全性,这包括前期的土建施工、中期的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的验收和交付使用[1]。维修保养是指电梯在投入使用后,为了保持其良好运行状态而进行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工作。维修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电梯的机械部件、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障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提升安全性

高质量的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能够显著降低电梯故障率,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通过专业的安装和定期的维修保养,可以确保电梯各部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磨损和损坏,延长电梯的整体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

3.有助于提高运行效率

良好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电梯运行平稳、响应迅速,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减少因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电梯的可用性和运营效率。

4.能够符合法规要求

各国和地区对电梯的安装与维修保养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符合这些要求不仅是为了避免法律风险,更是对公众安全负责的表现。通过质量控制,企业可以确保自身业务活动符合法规要求,避免因此产生的罚款和声誉损失。

5. 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电梯服务行业,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设备是吸引客户的关键。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目前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 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一些电梯安装公司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忽视了安装质量。这可能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噪音、震动等。此外,一些安装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质量较差的零部件,这也可能对电梯的安全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 维修保养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

维修保养人员是电梯安全运行的保障。然而,一些维修保养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电梯故障。维修保养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这可能会增加电梯运行的风险。

3.维修保养记录不全面

维修保养记录是评估电梯运行状态和进行维修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一些维修保养公司可能为了节省成本或方便管理,对维修保养记录进行简化或遗漏。这可能导致无法准确评估电梯的运行状态,影响维修决策的制定。

三、电梯安装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控制方法

(一)电梯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①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人员培训是确保安装质量、提高施工人员技能和安全意识的重要环节。②施工方案编制:根据电梯型号、规格和安装环境,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步骤、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③设备与材料检查:设备与材料的检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对电梯设备、零部件和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④施工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确保电梯安装质量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包括安装精度、焊接质量、电气接线等,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⑤验收与检测:在电梯安装完成后,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安全试验等,确保电梯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

(二)电梯安装质量控制方法

1. 设定质量目标

设定电梯安装质量控制的目标,深入研究并理解国家关于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的法律法规(如《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等),确保目标设定的合法性。根据电梯的类型(如住宅电梯、商用电梯、医用电梯等)、预期使用频率、载重能力、安装环境等特性,设定具体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将目标具体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如安装精度(如导轨直线度、垂直度误差)、运行平稳性(如加速度变化率、噪音水平)、安全性能(如紧急制动距离、防坠落装置可靠性)等[2]。将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如安装前准备阶段、安装过程控制阶段、调试与测试阶段等,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和预期成果。明确各岗位人员(如项目经理、安装工、质检员)的质量责任,制定质量绩效考核办法,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如何达到目标。

2. 实施质量监控

在项目开始之前,根据质量目标制定详细的监控计划,包括监控点、监控方法、责任人及时间节点等。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控的培训,确保了解监控要求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检查安装进度、质量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电梯安装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如导轨安装、轿厢组装、安全装置安装等)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每个关键步骤都符合规范[3]。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必要时启动整改措施。

3. 实行质量检查制度

①建立质量检查制度,根据电梯安装规范和质量标准,制定详细的检查清单,包括关键安装步骤、安全设备、电气系统等。确定每个检查点对应的责任人和检查时间,确保每个关键步骤都得到及时检查。②实施定期检查:安装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日常巡查,记录安装进度和潜在问题。在关键安装阶段(如导轨安装、轿厢组装等)后,进行阶段检查,确保各阶段达到质量标准。对于隐蔽工程(如电缆敷设、管线连接等),在隐蔽前进行彻底检查,确保质量符合规范。③专业检测与试验: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对电梯的关键部件进行检测,如使用激光测距仪检查导轨的直线度。在电梯安装完成后,进行功能试验,包括开关门试验、运行速度试验、安全装置试验等,确保电梯各项功能正常。定期向项目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交检查报告,反映安装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4. 引入第三方检测

选择具有丰富电梯检测经验的、具有相关的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在电梯安装的不同阶段进行阶段性检测,包括初步安装、中期安装和最终安装。确保检测内容涵盖电梯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部件、电气系统、安全设备等。在合同中明确检测范围、检测标准、检测结果报告等条款,明确检测的时间节点,确保不影响施工进度。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必要的现场配合,包括安全通道、电源等,确保所有检测结果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保留原始数据。根据检测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检测验证,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4]。

5. 加强人员培训

①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例如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等。根据电梯安装的具体要求和行业标准,设计培训内容,包括电梯的基础知识、安装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等。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教学等方式,使员工掌握电梯安装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通过模拟安装、现场操作等方式,让员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5]。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应对能力。

四、电梯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控制方法

(一)质量控制要点

①维修计划编制:维修计划编制是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依据电梯使用频率、运行状况、制造商建议等,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明确维修周期、内容及所需资源。②维修作业标准化:电梯维修保养作业标准化是确保维修保养工作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制定统一的维修作业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维修保养规范化。③关键部件管理:对电梯的关键安全部件(如制动器、门锁、钢丝绳等)实施重点监控,定期检测并记录其状态。④故障诊断与预防:电梯维修保养质量控制中的故障诊断与预防是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进行故障预测,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故障发生[6]。⑤人员培训与资质:人员培训与资质直接关系到维修保养工作的专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维修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熟悉电梯结构、性能及安全规范。⑥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二)质量控制方法

1. 预防性维护

首先,建立预防性维护计划。基于电梯的运行时间、使用频率、制造商建议以及历史故障记录,制定详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7]。该计划应明确每次维护的具体内容、时间间隔以及责任人员。其次,定期检查和测试。按照计划对电梯的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如检查电梯的控制系统、安全装置、驱动系统、导轨、门系统等,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如平衡测试、运行速度测试等,以确保电梯的性能符合标准。再者,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在进行预防性维护时,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确保维修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使用符合标准的材料,如润滑脂、紧固件等,以确保维修质量。最后,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对预防性维护工作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模式。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维护计划,采取更合适的维护措施。

2. 过程控制

①标准化作业流程: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包括维修步骤、操作规范、检查标准等,确保每次维修工作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8]。②工具和设备管理:确保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因工具或设备问题导致的维修质量下降。③人员培训: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工作。④维修记录:每次维修后,应详细记录维修内容、发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及维修结果等,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3. 质量检查与验收

其一,制定检查清单。根据电梯维修保养的规范和标准,制定详细的检查清单,包括需要检查的项目、检查标准、检查频率等。其二,定期巡查。定期对电梯进行巡查,检查电梯的运行状态、安全设施、清洁情况等,确保电梯处于良好状态。其三,专项检查。针对电梯的某个部分或某个功能进行专项检查,例如对电梯的控制系统、安全装置、门系统等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功能正常[9]。其四,安全测试。进行电梯的安全测试,例如模拟停电情况下的电梯运行、超载测试等,确保电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其五,验收标准。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包括维修工作完成度、设备运行稳定性、安全设施有效性等,对维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其六,记录与报告。对每次检查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编制检查报告,包括检查时间、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4. 持续改进

定期对维修保养工作进行内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员工技能等,根据评估结果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关注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适时引入这些新技术,提高维修保养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10]。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对提出有效改进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营造持续改进的氛围。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维修保养的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维修保养工作的整体水平。

6.第三方审核

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第三方审核机构,明确审核的范围和目标,包括要审核的电梯、维修保养服务的内容、质量标准等,协商并制定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的时间、地点、审核人员的安排等。第三方审核机构进行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维修保养工作的规范性、安全性、质量等方面。例如,检查维修保养记录是否完整、准确,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员工是否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资质等。根据第三方审核的结果,向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提供改进建议,提高服务质量[11]。

五、总结

在开展电梯安装工作时,需掌握相关质量控制要点,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采取设定质量目标、实施质量监控、实行质量检查制度、引入第三方检测、加强人员培训等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提高电梯安装质量。在进行电梯维修保养工作中,结合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积极采取预防性维护、过程控制、质量检查与验收、持续改进、第三方审核等质量控制方法,提升电梯维修保养质量,提高电梯长期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伍伟. 浅谈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J]. 石河子科技,2024,10(3):40-42.

[2] 丰旭. 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 模型世界,2023,4(23):41-43.

[3] 陆莫庆,吴钟超,马俊. 浅谈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J]. 中国电梯,2022,33(24):51-54.

[4] 王义青. 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 大科技,2024,15(51):133-135.

[5] 吴耀雄. 浅谈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质量控制要点[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3,7(12):157-159.

[6] 吴学谦. 电梯日常维修与保养的问题与对策浅[J]. 中外交流,2021,28(4):938.

[7] 林丽. 电梯安装维保与管理使用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环球市场,2021,5(20):355-356.

[8] 龚春明. 浅议电梯无障碍安装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电梯,2022,33(2):29-30.

[9] 萧旭然. 电梯安装及维修保养成本控制研究[J]. 汽车博览,2021,8(17):69-70.

[10] 郑兆喜. 电梯安装及维修保养成本控制研究[J]. 汽车博览,2021,10(27):29-30.

[11] 叶新乐. 电梯安装及维修保养成本控制研究[J]. 城镇建设,2021,6(5):361,368.

作者简介:

段彦才(1990.08)男,白族,云南大理,大专,主要从事:电梯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