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研究

作者

金韵嘉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本文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福建省赤溪村村民种植福鼎白茶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实例进行译介研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并运用多模态翻译策略径使中国非遗文化对外宣传更好升级,充分展示非遗文化内涵与魅力,有效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多模态的对外译介手段将中国故事有效地传播到国际视野。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故事;多模态翻译;非遗文化

一、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底蕴文化和丰富地域资源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乡村发展为基础的中国,其乡村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引发了时代建设者的思考。成功乡村故事之一的福建赤溪村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福鼎白茶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完善实施和对国际传播的需求,研究对中国故事的译介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对外译介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语言限制导致译介的信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很好地传达细节和情感。其次,单一的译介方式无法满足国际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需要采用多模态的对外译介方式,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表达形式,来全面、立体地呈现中国故事。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赤溪村以种植福鼎白茶脱贫致富的故事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多模态译介手段在中国故事对外传播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然后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展示这些材料,以观察国际受众的接受度和印象力。

通过列举不同的模态和翻译策略,旨在发现多模态译介方式对于中国故事传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国际受众对中国故事的兴趣和理解。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如何提升中国故事在国际的知名度,以及多模态对外译介方法对乡村振兴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积极意义。

二、 中国故事对外译介研究

2.1 多模态译介学

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是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 translation studies) ,以译介学的视角进行翻译[1],有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传播和交流,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维护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2]。译介也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译者在对非遗原文化进行充分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的编译,是一种翻译与介绍相结合的翻译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共享性,即不同的社群、族群能够同时持有、共同享用、共同传承同一个文化创造成果。正是这种文化共享性构成了可译性,并为其它文化的可接受性提供了前提。[3]

多模态翻译把文本在生成与传播过程中的多模态作为对象与归宿,是对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翻译观的突破[4]。面对影视、漫画、广告、网站、视频等融合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文本在 21世纪的普及与应用,雅格布森认为只有语际翻译才是‘真正的翻译’这一观念已经过时。在21世纪,翻译应当是多模态翻译,而翻译行为则应当是多模态符号的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是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面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使命,国家翻译需要对中国故事的传统翻译路径进行拓展,把传统的文字文本从单模态文本翻译改写为多模态文本,经过图像视听、超文本叙事的诠释和新叙,增强中国故事在国家对外译介中的塑造力、感召力和感染力。[5]

2.2 中国故事多模态对外译介现状

中国故事多模态对外译介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独特历史视角的国家,其故事具有非凡的魅力和价值。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奇迹,像这样印证了中国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故事值得被当代学者研究并对外传播。然而,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中国故事往往面临着传播受限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媒体开始尝试运用多模态手段进行对外译介,以提高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例如,通过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增加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中的可见度和吸引力。同时,多模态对外译介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运用互动、体验等方式,增加受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性,提高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认同度。

然而,中国故事多模态对外译介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受限于传媒技术和传播渠道的限制,多模态对外译介的效果和规模有限。此外,由于中国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多模态对外译介的策略和实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对中国故事多模态对外译介的研究和实践,不仅能够提高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效果和价值,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3 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方法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需要深入研究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在理论和实践上,多模态对外译介方法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2.3.1 多媒体创作技术

多媒体创作技术是多模态对外译介中的重要一环,包括图像处理、声音设计、互动设计等多个方面。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提升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例如,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使承载着中国故事的艺术图像更加美观和精致;通过声音编辑设计技术,可以使传播中国故事的音频内容更加清晰和动听;通过互动设计技术,可以使中国故事的受众参与感更强。

2.3.2 文化策略与跨文化传播

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需要注重文化策略和跨文化传播。在多模态对外译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避免误解和冲突。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文化策略,包括文化适应和文化呈现等方面。同时,还需要通过跨文化传播的手段,加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和理解。

2.3.3 故事叙事技巧

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需要注重叙事技巧。通过运用各种叙事手段和艺术手法,可以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例如,可以运用情节设计、角色塑造、场景描绘等手法,使各类中国故事更具张力和感染力。同时,还可以借助故事结构、节奏变化等手法,提高受众的参与感和记忆效果。以“乡村脱贫”“传承非遗文化”的角度出发,叙事技巧中可以加入大量实例及人民群众的心理感受描写,使被传播者感到相似的生活环境以触发感悟。

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多模态对外译介理论、分析中国故事多模态对外译介现状以及探索多模态对外译介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和推广,推动乡村振兴和提升中国非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多模态对外译介的方法和策略,为中国故事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 关于赤溪村福鼎白茶的译介研究

3.1 赤溪村福鼎白茶事例概述

赤溪村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是中国重要的乡村茶叶产区之一。赤溪村生产的福鼎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香气而闻名于世。白茶是一种轻度发酵的茶叶,采用细嫩的茶芽为原料,经过摘取、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由于其入口清香、滋味鲜美、益于健康等特点,出产于福鼎本地的白茶享有“中国白茶之冠”的美誉。

赤溪村福鼎白茶的特点是精工细制、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滋味醇厚。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经过长期的发展,赤溪村福鼎白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品牌形象,并逐渐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当地政府依托山海川岛优美生态特色资源和茶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白茶+”“+白茶”新业态,大力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6],着力打造集观光 、 体验 、 休闲为一体的茶旅结合新业态,如茶叶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园、茶旅观光游精品线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7],成功实现了乡村脱贫致富。

3.2 对赤溪村福鼎白茶故事的多模态对外译介策略

实际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故事对外译介,既是一项翻译工作,也是一项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实践。翻译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包括文化符号、情境背景等复杂元素的转换。因此,翻译工作必须具有深厚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才能准确解释源语中的所有信息,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完全理解并接受。为了更好地推广赤溪村福鼎白茶,提高其非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对外传播中国乡村脱贫故事,国内学者采取了多模态的对外译介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口头宣传、视觉展示、文字传媒和互联网推广等多种方式。

口头宣传是最传统也是最直接的对外译介方式。赤溪当地通过各类茶叶学术会议、展览和茶类爱好者交流活动,邀请茶叶专家、学者和爱茶人士,通过演讲、讲座和品茶等形式,向国内外观众传播赤溪村福鼎白茶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其中赤溪村当地的茶叶产业链也做到了高度成熟化,通过国际科技交流展会,赤溪村当地将发达的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结合传播至世界各地。

四、结语

目前赤溪村福鼎白茶的多模态对外译介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口头宣传和视觉展示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观众了解到赤溪村福鼎白茶的特点和价值。通过专家学者的推荐和参观品茶,赤溪村福鼎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文字传媒和互联网推广使福鼎白茶的信息更加便捷地传递到国内外消费者手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赤溪村福鼎白茶相关内容和购买渠道,了解和购买到福鼎白茶的优质产品。

多模态对外译介的效果评估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作出反馈。根据目前社会流通的的数据和反馈情况来看,赤溪村福鼎白茶的多模态对外译介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总的来说,赤溪村福鼎白茶的多模态对外译介在促进乡村振兴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地传播了赤溪村福鼎白茶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高了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译介策略的深化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市场表现。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解析多模态翻译理论与方法,强化理论的实证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故事的对外译介。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译介研究》苏涛 黄焰结-《蚌埠学院学报》-2019

[2]《译介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王艳-《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3]《外宣资料译介策略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臧学运 刘锦豫-《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

(基金项目:202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0172A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