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效果分析
方恩素
金平县人民医院 云南 金平661500
【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采用生化检验,对比分析检验效果指标差异及检验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检验的准确率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对糖尿病的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还可以提高准确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生化检验;应用效果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以及长期病情监测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生化检验凭借其检测项目多样、操作相对简便、结果准确性较高等优势,在糖尿病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通过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一系列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不仅能够辅助确诊糖尿病,还能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代谢紊乱程度以及潜在并发症风险,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调整治疗策略提供有力支持[2]。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优化糖尿病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3.12-2024.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未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生化指标的其他重大疾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例,5例,51.47±2.24岁),观察组(男7例,女8例,50.73±2.1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患者在检查前要做好禁水、禁食。在清晨取中段尿液5ml。选择主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还可以采用葡萄糖辅氧化酶法,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测定,阳性为患者有糖尿病。
观察组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 5ml,置于含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min 离心5min,分离血清用于生化指标检测;另采集 2ml EDTA 抗凝全血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按相同方法再次采集血样复查相关指标。
1.3观察指标
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
准确率: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数据对比,观察组相关指标情况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数据对比,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受损有关。糖尿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管理对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传统上,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糖水平的检测。然而,这些指标只能反映患者某一时间点的血糖水平,难以全面评估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而生化检验生化检验不仅可以检测血糖水平,还可以通过检测多项指标,为糖尿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3]。同时,生化检验还可以通过检测血脂水平,评估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检测肾功能指标,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因此,生化检验在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生化检验中的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通过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等,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否超出正常范围,为糖尿病的确诊提供直接依据。结合患者的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即可明确诊断糖尿病。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反映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血糖的长期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生化检验还可用于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5]。例如,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出现消瘦、多汗等症状,但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可以与糖尿病相区分,避免误诊。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是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应小于7%。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并且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区分糖尿病的类型。1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起病急,血糖显著升高,胰岛素水平低下,在诊断时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若呈阳性则有助于 1 型糖尿病的诊断。而 2 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在生化检验中可能表现为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但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等特点。通过这些生化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更准确地鉴别糖尿病类型,为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5]。
除了平均血糖水平,血糖的波动情况也对糖尿病病情评估至关重要。生化检验可以通过连续监测血糖,记录患者全天的血糖变化曲线,计算出血糖的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反映血糖的波动幅度。血糖波动过大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血糖波动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风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且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异常等情况。生化检验可以检测血脂,了解患者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6]。此外,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功能,评估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则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若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提示肾脏可能已经受到损伤。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生化检验中的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 等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这些指标会升高。此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也是评估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重要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提示肾脏已经开始受到糖尿病的影响[7]。通过定期检测这些肾功能指标,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变,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肾病的进展。而且,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生化检验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血脂状况,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时给予调脂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8]。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容易被忽视。通过定期进行生化检验,如血糖、HbA1c 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在患者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发现血糖异常,从而实现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能够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患者在体检时通过生化检验发现空腹血糖略有升高,进一步检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此时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干预措施,有可能使血糖恢复正常,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生化检验结果能够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不同患者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医生需要根据这些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例如,对于血糖较高且伴有肥胖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优先考虑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既能降低血糖,又有助于减轻体重;对于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可能会加用他汀类药物来调节血脂;如果患者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医生则需要根据损伤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以避免加重肝肾负担。此外,通过监测 HbA1c 水平,医生可以了解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判断当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治疗措施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生化检验可以定期对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帮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例如,通过定期检测血糖、HbA1c 等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稳定,是否出现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升高的情况;通过监测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了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发展情况。同时,生化检验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治疗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如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通过检测血糖和 HbA1c 水平,发现血糖明显下降,HbA1c 也逐渐接近正常范围,说明胰岛素治疗效果良好,应继续维持当前治疗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反之,如果指标没有明显改善,则需要分析原因,调整治疗方案[9]。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通过生化检验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异常和脏器功能损害,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定期检测血脂可以及时发现脂代谢紊乱,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手段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监测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及时采取保护肾脏的措施,延缓肾病的进展;检测肝功能指标可以及时发现肝脏损伤,避免因药物性肝损伤或糖尿病肝病等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此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血、尿酮体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迹象,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10]。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对糖尿病的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还可以提高准确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胜楠.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6):709.
[2]钱丽丽. 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4,19(22):90-93.
[3]王启化,林云霞. 血糖和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4,16(3):246-249.
[4]陈成塔,聂力平. 生化检验与尿液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24,27(8):40-42.
[5]璩文芳.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 保健文汇,2023,24(1):49-52.
[6]于永志. 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方法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保健文汇,2024,25(33):33-36.
[7]覃仁势. 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 保健文汇,2024,25(6):229-232.
[8]龙雨,邓春花,黄美超.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3):97-100.
[9]牛志杰,陈敏,印倩,等.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J]. 保健文汇,2023,24(32):29-32.
[10]陆正民.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3,10(39):106-108.